(2021年整理)桥梁抗风抗震复习 .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震级: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烈度:地震对地表及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

2桥梁抗震设防的合理安全度原则——寻找经济与安全之间的合理平衡,既要使震前用于抗

震设防的经济投入不超过当前的经济能力,又要使地震中经过抗震设计的桥梁的破坏程度限

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确定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三方面因

素:根据桥梁的重要性程度确定该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地震破坏后,桥梁结构功能丧失可

能引起次生灾害的损失;建设单位所能承担抗震防灾的最大经济能力。3结构地震振动方

程:

4地震力理论也称地震作用理论,研究地震时地面运动对结构物产生的动态效果。地震力研

究:1确定性地震力理论(以地震运动为确定运动)2概率性地震理论(以地震运动为随机

运动)

5桥梁抗震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并为结构提供较强的抗震能力,具体包括

以下三个方面:正确选择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的结构形式;合理地分配结构的刚度、

质量和阻尼等动力参数,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构件和材料的承载和变形能力;正确估计地

震可能对结构造成的破坏,以便通过结构、构造和其它抗震措施,使损失控制在限定的范围

内。

6桥梁抗震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从抗震的角度来看,理想

的桥梁结构体系布置应是:从几何线形上看:是直桥,而且各墩高度相差不大。弯桥或斜桥

会使地震反应复杂化,而墩高不等则导致桥墩刚度不等,从而造成地震惯性力的分配不均匀,

对整体结构的抗震不利。从结构布局上看:上部结构是连续的,伸缩缝尽可能少;桥梁保持

小跨径;在多个桥墩上布置弹性支座;各个桥墩的强度和刚度在各个方向都相同;基础是建

造在坚硬的场地上。要求上部结构是连续的,并尽可能少用伸缩缝,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落

梁。象简支梁以及使用挂梁的桥梁,相对容易落梁,在地震区使用时应考虑采用防止落梁的

构造和装置。要求桥梁保持小跨径,主要是希望桥墩承受的轴压水平较低,从而可以获得更

佳的延性。要求弹性支座布置在多个桥墩上,目的是为了把地震力分散到更多的桥墩。

7延性:材料、构件或结构的延性,通常定义为在初始强度没有明显退化情况下的非弹性变

形能力。延性指标:(1)曲率延性系数:钢筋混凝土延性构件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来自塑

性铰区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因此可以采用截面的曲率延性系数来反映。曲率延性系数定义

为截面的极限曲率与屈服曲率之比,即:

式中,φy和u分别表示塑性铰区截面的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2)位移延性系数:钢筋

混凝土构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定义为构件的极限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即:式中,y和u分

别表

示延性构件的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

8延性对桥梁抗震的意义:(1)从变形的角度:从变形的角度看,地震造成结构损坏的原因,

在于它激起的变形超出了结构的弹性极限变形;同样,地震造成结构倒塌的原因,在于它激

起的反复的弹塑性变形循环,超出了结构的滞回延性。通过设计,使结构具有能够适应大地

震激起的反复的弹塑性变形循环的滞回延性,则结构在遭遇设计预期的大地震时,尽管可能

严重损坏,但结构抗震设防的最低目标——免于倒塌破坏却始终能得到保证。这种思想即为

延性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2)从能量的角度:从能量的观点看,结构延性抗震设计的基本

原理,是将结构部分构件设计成具有较好的滞回延性,在预期的地震动作用下,通过延性构

件发生的反复弹塑性变形循环耗散掉大量的地震输入能量,从而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

9减隔震技术的工作机理有三条:采用柔性支承延长结构周期,减小结构地震反应;采用

阻尼器式能量耗散元件,限制结构位移;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刚度。

10减震是利用特制的减震构件或装置,使之在强震时率先进入塑性区,产生大阻尼,大量

消耗进入结构体系的能量,隔振则是利用隔震体系设法阻止地震能量进入主体结构

11减隔震技术与延性抗震设计的比较:从抗震原理上看,减隔震技术与延性抗震设计是类

似的。两者都是通过延长周期以避开地震能量集中的周期范围,并且增大阻尼以耗散能量来

达到减小地震反应的目的。但在具体实施的方法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延性抗震设计允许很大的地震能量从地面传递到结构的重要构件上,设计考虑的是

如何为结构提供抵抗地震的能力。减隔震技术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大大减小传递到结构重要构

件上的地震能量,而将这一地震能量转移到减隔震装置上。延性抗震设计要求选定结构构

件的特定部位(如梁桥桥墩墩底)屈服,并形成塑性铰以降低刚度延长周期,同时利用塑性

铰的滞回特性提供耗能能力(相当于增大阻尼)。因此,结构构件的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