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对“吉隆坡双子星塔〞工程结构体系选型的分析
一、吉隆坡双子星塔工程案例概况
建设地点:吉隆坡市中市KLCC方案区的西北角
开工时间:1993年12月27日
竣工时间:1996年2月13日
占地面积:40公顷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452米
建筑层数:88层
结构形式:高轧制钢梁支托的金属板,钢筋混凝土
建筑造价:20亿马币
投资单位:马来西亚石油公司
设计单位:西萨佩里建筑事务所·西萨.佩里
建设用途:办公
英文名称:ThePetronasTwinTowers.
别称:佩重纳斯大厦、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大厦、国家石油双塔、双子塔
总平面图
二、建筑特色及材料应用
〔a〕透视图一〔b〕透视图二(c)透视图四-双子星塔的天桥
〔d〕透视图三
图1吉隆坡双子星塔透视图
1.吉隆坡双子星塔简介
吉隆坡石油双塔〔如图1所示〕巍峨壮观,气势雄壮,是马来西亚的骄傲。一座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办公用,另一座是出租的写字楼。从吉隆坡市内各处都很容易见到这座大厦。大厦非常壮观,就像两座高高的尖塔刺破长空。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四高的大楼。
这两座88层塔楼包含800万平方英尺〔74.32万㎡〕以上办公面积,150万平方英尺〔13.935万㎡〕购物与娱乐设施,4500辆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一个石油博物馆,一个音乐厅,以及一个多媒体会议中心。塔楼的一个值得一提的特色是在第42层处的天桥〔如图1〔d〕所示〕。连接双子塔的空中走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过街天桥,它长58.4m,连接了双子星塔位于41楼和42楼的会议中心。天桥是由南韩制造的,将近五百个构件于工地现场装配完成,再用起重机吊到最后的定位上。支撑天桥的两条修长支架,那么连接到29楼。这是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一方面可以当作火灾时,从一座塔楼到另外一座的逃生口,同时也是一个令人赞叹的路标。如建筑师所称,这座有人字形支架的桥似乎像一座登天门。双塔的楼面构成以及其优雅的剪影给它们带来了独特的轮廓。站在这里,可以俯瞰马来西亚最繁华的景象。
2.吉隆坡双子塔的平面设计
在建筑意象方面,建筑师在羸得了一九九一年的国际建筑竞图之后,奉命要创造出一座能让马来西亚人产共鸣的特殊建筑。设计者巧妙的将伊斯兰图案〔如图2所示〕运用到双子塔中。其平面是两个扭转并重叠的正方形,用较小的圆形填补空缺;这种造型可以理解为来自伊斯兰的灵感,而同时又明显是现代的和西方的。
刚开始的设计是用一个有着十二尖角的星星作为平面图的根底,后来在总理穆罕默德的建议下,改成了凋塑气息,玻璃和不具有回教象徵意义的八角星星〔如图3所示〕。扇贝状的幕墙外表充满锈钢闪闪发光,明显可见星星的形状。
图2伊斯兰图案图3双子塔平面图
三、吉隆坡双子星塔结构受力特点分析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伸臂结构体系,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混合结构,用钢量:7500吨。每个主体结构旁边的附属圆形框架结构与主体相连,可增大主体结构的抗侧能力。
双塔的外檐为152英尺〔46.36m〕直径的混凝土外筒,中心部位是74.8英尺×75.4英尺高强钢筋混凝土内筒,18英寸高轧制钢梁支托的金属板与混凝土复合楼板将内外筒连系在一起。4架钢筋混凝土空腹格梁在第38层内筒四角处与外筒结合。塔楼由一个筏式根底和长达340英尺但达不到基岩层之4英尺×9尺截面长方形摩擦桩,或称作发卡桩承托。位于圆形与正方形重送交接点位置处的16根混凝土柱子支承上部结构荷载。
主体塔楼外周边有16根钢筋混凝土圆柱,圆柱直径由底部的2.4m逐渐变化到顶部的1.2m。建筑平面有3次收进,84层以上由钢柱和钢环梁组成最后几层和尖顶,上面安装了塔桅。建筑平面的3次收进要求柱子向内移动一定位置,由57—60层、70—73层、79—82层,柱子位置的转换采用3层高的变截面柱过渡,柱子的主要受力钢筋斜向配置,符合实际的传力途径,这种方式防止了设置转换梁,且标准层高科保持不变。
马来西亚没有地震,按抗风设计,总高宽比为8.64。
主体塔楼外框架的环梁〔框架梁〕采用变截面梁,梁截面宽1000mm,截面高度由柱边的1150mm变化到跨中的775mm,既可以保证框架的刚度,又允许管道通过而减少层高。副塔楼外周边有12根圆柱,圆柱直径由1.4m变化到1.2m,柱间环梁也采用变截面梁,截面宽800mm,截面高度由柱边的1150mm变化到跨中的725mm。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在底部为23m见方,分4次缩进到顶部尺寸为18.8m×22m。筒的外墙厚由底部750mm减至顶部350mm,筒内局部隔墙厚度为350mm,沿全高不变。有几道内局部隔墙不开洞,因此核心筒的内筒和大柱子之间设置了一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