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缓释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司匹林缓释胶囊

摘要: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缓释胶囊(A-SRC),并对其释放度与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A-SRC的释放度,进行释放机制的研究;测定家兔体内血药浓度,研究入-SRC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A-SRC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学过程。该制剂相对于其普通片剂释药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结论:A-SRC缓释效果明显,给药后血药浓度较为平缓,持续作用时间长,可减少给药次数;由于A-SRC采用轻质辅料具漂浮性能,缓慢释药,因而有利于降低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及其他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司匹林;缓释胶囊;释放度;生物利用度

阿司匹林简介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其中文俗名有: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为白色结品或结品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阿司匹林(aspirin,简称ASP)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同时也用于预防及治疗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塞、偏头痛、白内障等疾病[1,2]。但长期服用ASP,药物一方面在胃内迅速释放,局部浓度过高,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大;另一方面也会因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阿司匹林胃漂浮型缓释胶囊,能有效克服上述缺点,现将其体外释放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阿司匹林缓释胶囊(简称A-SRC)的制备

将ASP、HPC及硬脂酸等原、辅料分别过6号筛后均匀混合,以适量5%HPMC溶液为粘合剂制软材,过2号筛,多次制粒,干燥后装入0号胶囊中,再将胶囊放入包衣锅内,启动包衣锅,锅内温度为40°C?50°C,20min后取出,冷却,即制得A-SRC。每粒A-SRC中含ASP约300mg(含量测定方法略)。

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标准曲线的制备:

紫外扫描表明,ASP在011mol/L盐酸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长为(279±1)nm,而辅料在此波长处不影响测定。精密称取ASP一定量,以011mol/L盐酸溶液为溶剂,配成ASP标准溶液;再分别配成5、10、20、40、60、80、100pg/ml的标准液,以011mol/L盐酸溶液为空白,于279nm处测定吸收度(A),将浓度(C)对A值作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C=154179A—01623(r=019999)。可见,线性范围为5?100^g/ml。

释放度测定: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XC第1法,以011mol/L盐酸溶液1000ml为释放介质,温度(37±1)C,转速(50±1)r/min,将精密称量的A-SRC1粒放入转蓝中,每隔一定时间取释放液5ml(同时补充同温的释放介质5ml),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2ml,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01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于279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释放介质作空白),由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C值。同法测定6粒,按上法测定ACT(6片)的释放度,供对照。

累积释放百分率与释放参数:

根据平均胶囊粒重及平均含量校正所测胶囊粒重后,A-SRC与ACT的体外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时间[F(t)-T]曲线见图1;两种制剂的释放数据进行Weibulls分布处理得到的参数见表1。

表1A-SRC与ACT的体外平均释放参数(n=6,x±s)

参数A-SRCACT

T50(h)3.64±0.280.25±0.015

Td(h)5.24±0.380.41±0.018

m0.974±0.0410.747±0.071

A-SRC体外释放机制的研究:

为了正确探讨A-SRC的体外释放机制,分别按零级释放模型与Higuchi方程拟合其体外释放曲线,即将A-SRC的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F(t)对时间T、以及F(t)(即Q)对T1/2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其结果为:零级动力学方程:F(t)=916221t+913213(r=019938)

Higuchi方程:Q=341798T1/2—171433(r=019905)

由此可见,A-SRC的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F(t)与时间T呈一定线性关系(r=019938,T^8h),表明A-SRC在8h内的体外释放基本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即恒速释药,说明该制剂控释效果较好。此外,按Higuchi方程亦能较好的描述A-SRC的体外释放曲线,即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量与时间的平方

文档评论(0)

ld5215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