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品味诗词,通过分析和鉴赏,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掌握词中涉及到的一些词语、典故、神话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3,领会本诗,弄清思路,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4,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说明:

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本单元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最难把握的。诗以抒情为本,情感的抒发往往比较含蓄、隐晦,所以,诗歌鉴赏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比如,①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②要知人论世,注意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背景与内容又不必机械地一一对应;③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等等。

二,文学常识:

1,词: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的特点是长短句,长的长达十一字,短的短得仅一字,因此又称为“长短句”。

2,根据篇幅大小,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慢词(91字以上);根据段落多少,词可分为双调、三叠、四叠等;根据词的章法,词可分为开头、过片、结尾。

3,双调的词分为上下两阕/片,上阕的起始为开头,下阕的首句为过片,下阕的最后为结尾。

4,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其段数、句数、韵律、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早期的词典一般只有词牌而没有词题,到了宋代,作者为了表明词作的意思,常在词牌之下,另外加上词题,或者加上小序。

5,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她有个园林叫沁水公主园,该园林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因此而得名。

三,导入:

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主席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我们一起来品位这首词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同时感受毛主席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柳亚子赠毛主席的诗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毛主席就是一位诗词的爱好者。古典诗词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

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长沙》。

四,朗读课文:

1,纠正读音:

沁(qinˋ)舸(geˇ)怅(changˋ)廖(liaoˊ)廓(kuoˋ)携(xieˊ)峥(zhengˉ)嵘(rongˊ)稠(chouˊ)逎(qiuˊ)遏(eˋ)

2,断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找韵脚:秋、头、由、浮、游、稠、遒、侯、舟。

五,写作背景: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进行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10月,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湖南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生机昂然而绚丽多彩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联想到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和革命前景,心中诗潮如涌,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六,讲解课文:

(一),上阙:秋景,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常省略一些成分,需要我们诗意组合起来。这里就是一个倒装句加省略句。恢复成原样应该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大意是: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这是一幅“独立寒秋图”,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写出了作者虽身处险境却毫无畏惧,坦荡从容的精神风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