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5我与地坛(节选)教案
【新课导入】
史铁生说:“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这个史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这样的写作态度,让史铁生的文章展现了他想法和文字的明净,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笔下的温暖和宽厚,因为他是超越智和愚的存在。他常常省察自己内心,因为只有把自己看清楚了,才能爱自己、爱世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用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深沉绵密、富于创意、富于哲理的语言。
2、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3、体悟残疾人的艰难,培养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赏饱含感情和哲理的精彩语言;
鉴赏文章的层层递进和前后对比的结构;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哲理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悔恨与自责。
【写作背景】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不幸下肢瘫痪,其苦自不待言,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近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下,他来到了北京的地坛公园。残垣断壁所显现出的历史沧桑感让史铁生充分感受到时间永恒的伟力,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和历史的凝重;这些都衬托出个人的微不足道、个人遭遇的无常和偶然,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而又让一个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自救。在这种情况下,史铁生写了《我与地坛》。
【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当代作家。北京市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在北京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载《当代》1979年第1期),此后便不断有作品问世,1985年10月结集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他的小说主要取材于残疾人生活,但其题旨、意境又总是超出了这个题材本身。“他的作品可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从一举成名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新近发表的《插队的故事》是属于一种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得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但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而《山顶上的传说》、《白色的纸帆》、《老人》、《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命若琴弦》等则是兼容了‘意识流’、‘象征主义’、‘黑色幽默’等现代派艺术技巧的‘异调’作品。
这些作品则成为史铁生审美意识转变递嬗的一个中介性桥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哲学意识深化过程中的艺术蜕变。”(北帆《论史铁生小说的艺术变奏》)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奶奶的星》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小说外,尚有话剧剧本《突围》等。1983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2018年10月19日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著名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题目解说】
“我”是作者自己,即史铁生。地坛,即方泽坛。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由“我”与地坛的缘分引出地坛给予“我”的人生感悟。
第二部分(8-17):写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突出了母亲的爱时刻都陪伴着“我”。
【全文分析】
1.第一部分共有三处景物描写,其景物特点分别是什么?作者的感悟各是什么?试填写下表。
段落
景物
特点
“我”的感悟
第3段
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的高墙、散落的雕栏、苍幽的老柏树、茂盛的野草荒藤、弥漫着沉静的光芒的园子
①
②
第5段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③
④
第7段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⑤
⑥
明确:
①古老、荒芜、冷落、沉寂
②从地坛的沧桑变化中,看到了人生的真相;在满园沉静中,看到自己,认识自己
③荒芜但并不衰败(充满生机)
④园子虽荒芜,但并不衰败,那么,“我”虽残疾,却不应该颓废
⑤充满生命的激情
⑥园子虽任人肆意雕琢却未改变本色,所以“我”也不应因为残疾而改变生命的本色,应该同样活得有意义
2.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试加以分析。
明确:
①隐忍宽容的形象。容忍儿子,自己承受痛苦;理解儿子,委屈自己,眼看自己的儿子在“最狂妄的年龄上”遭遇人生一大挫折,母亲想要安慰,但却不愿打扰儿子那敏感又脆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探界者”钟扬》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备考特辑(全国通用).docx
- 第八单元主题作文+词语++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第六单元主题作文+学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第一单元主题作文+青春++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