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者烫伤风险评估及上报制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就诊者烫伤风险评估及上报制度

一、医护人员及时识别高风险烫伤就诊者:婴幼儿、高龄老人、意识或精神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手术后、危重、虚弱、使用镇静安眠及止痛的药物、皮肤感觉障碍等。

二、医护人员明确潜在烫伤危险场所和用具:如暖箱、热水袋、烤灯、开水间、沐浴间、床头柜上的热水瓶及配餐室的热水炉、微波炉等。

三、及时告知就诊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烫伤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就诊者,要及时制订防范计划与措施,悬挂警示标识,加强巡视,随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四、如果就诊者发生烫伤,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将对就诊者的伤害降到最低,按照“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上报。

五、科室及时召开分析整改会,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附1:烫伤的预防措施

一、医护人员对就诊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对儿科就诊者,告知其家属必须陪护和看管好小孩,让其远离热源,并明确其责任。

二、将热水瓶、电器等易烫伤的物品置于高风险烫伤就诊者不能触及的地方并放置固定位置。避免在床单位周围、桌上、地面放置热水、热汤等,以免烫伤;

三、沐浴间冷、热水标志清晰,定期检查。医护人员指导就诊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热水器的方法。使用恒温热水器。沐浴时,先放凉水再调至合适水温。为小婴儿洗澡时,须在洗澡盆中进行并先试好水温。

四、开水器旁应有明显防烫伤警示标记及使用指引:后勤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开水间和沐浴间热水设施的使用情况,如有损坏,立即停用,及时维修。开水间必须加装防护栏,并加强管理。

五、严禁打开热水龙头洗手洗衣,禁止用不耐热的塑胶瓶、玻璃瓶装开水。

六、进入配餐室时,不要擅自触摸加热装置。特别是对糖尿病或感觉异常、对温度不敏感的就诊者应加强防范。

七、护士协助就诊者进食、鼻饲、人工喂养新生儿或婴儿时,应先调试食物至合适温度,并用温度计和手背两种方法试温。

八、医护人员为新生儿沐浴时,先开冷水,后开热水调节水温;并先试水温,后沐浴。禁止用戴手套的手试水温。

九、使用暖箱时,医护人员要定期检查温度计的准确性,温度应保持在32—34℃,湿度在55—65%。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免导致患儿体温骤升而引起不良后果。对于使用暖箱和辐射台者,工作人员每隔2小时记录温度及患儿的体温一次,每天由专人检查是否出现故障,由器械维修科定期检修。出现报警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十、护士负责告知就诊者不能擅自使用热水袋,如必须使用,应在护士指导下使用,同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并告知就诊者和家属不得自行调节热水袋温度。使用热水袋前,护士要检查热水袋有无漏水,水温是否适宜,清醒合作的就诊者,使用60—70℃的温水。高危就诊者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必须使用时水温应低于50℃。热水袋应用毛巾包裹或置于两层毯、薄被之间,禁止直接接触就诊者皮肤。

十一、热疗时,护士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好温度、时间、距离等,每次热疗不超过30分钟。进行烤灯照射时,禁止喷涂有油性的药物。同时告知就诊者和家属注意事项,勿擅自调节灯距、温度;如有不适及时呼叫。护士要加强巡视,每15分钟观察就诊者一次。为无陪人患儿烤灯照射时,治疗结束后护士方可离开。本班未完成的治疗护士应严格进行床边交班并观察皮肤情况。

十二、头面部手术时,医护人员不能同时在就诊者身上使用酒精、电刀、氧气,以免烫伤。

(一)头面部手术不能用酒精消毒。

(二)头面部手术,如需用氧,须采取气管插管,避免电刀和氧气直接接触。

附2:烫伤临床分度及鉴别方法

各度烧伤临床鉴别方法

深度

损伤程度

外观特点及临床体征

感觉

拔毛

实验

温度

创面愈合过程

Ⅰ红斑

伤及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状层等,生发层健在

局部似红斑.轻度红、肿、热、痛,无水疱,干燥、无感染

微过敏、常为烧灼感

微增

2~3d内症状消退,3~5d痊愈,脱屑,无瘢痕

Ⅱ水泡性

可伤及生发层,

甚至真皮乳头层

浅Ⅱ度

水泡较大,去表皮层后创面湿润,创底艳红、水肿,并有红色颗粒或脉络状血管

剧痛、感觉过敏

温度增高

如无感染1~2周痊愈,不留瘢痕

伤及真皮深层

深Ⅱ度

表皮下积薄液,或水疱较小,去表皮后创面微湿相间或红白,有时可见许多红色小点或细小血管枝,水肿明

剧痛、感觉迟钝

微痛

局部温度略低

一般3~4周痊愈,可遗留瘢痕

Ⅲ焦痂性

伤及全皮层、皮下脂肪,甚至肌肉、骨骼

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干燥、皮革样,多数部位可见粗大栓塞静脉枝

疼痛消失感觉迟钝

不痛、且易拔除

局部发凉

3~4周焦痂脱落,需植皮后愈合,遗留瘢痕,

畸形

附3:应急处理措施

一、迅速消除致伤的因素,如尽快脱去沸水浸渍的衣服。

二、立即用冷水冲洗受伤的部位。肢体可用脸盆浸泡,躯干、头面部可用湿纱布包裹湿敷,有流动水可以直接冲洗,持续半小时至一个小时。

三、如疼痛

文档评论(0)

xcsbjy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放射医学技术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216512500002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2月24日上传了放射医学技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