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2年登高的诗词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2022年登高的诗词2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
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
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
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
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
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安史之
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
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
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
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的国土,
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
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
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
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
对苍天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
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
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
《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歌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
时所作。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
浪漂泊,倍尝生活的艰辛,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763年)。
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
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
是一片混乱。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五十
六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
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
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
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一诗。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
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夔州即今天四川的
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
峡口更以风大浪急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
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
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
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特别是“猿啸哀”和“鸟
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孤独的复
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长年漂泊流离失所
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
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
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
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
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
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
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
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
苦痛!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
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
“句中化境”,实在不足为过。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以上两联所
蕴含的感情进一步明朗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国
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一悲漂泊憔悴,离乡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