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建中靖国元年(1101)病逝于常州。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22岁中进士;;;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徒的日子。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了自己黄州的生活:“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之间……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而“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里的一切风物,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字词学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谢灵运认为“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请据此分析第一段描写了哪四美?有何作用?;古人记年;古人记月;端月——柳月,银柳插瓶头

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

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

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

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古人记日;古人计时;;古代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词语:

【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

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少时,一狼径去”(《狼》);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食顷】意思是“一顿饭工夫”。

例如:“食顷,帘动”(《促织》)。

【旋、寻、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不久”,

例如:“寻病终”(桃花源记》);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作者为何而悲?;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思考:第三段中,因何而悲?客之悲又有几层原因呢?;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讨论: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第五段;关于“客”,他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据考证这个吹洞箫的人其实就是苏轼的朋友杨世昌。

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化的人物,他作为苏轼思想的另一个侧面而存在。

在这里,主与客的问答交锋更应该看作是苏轼内心中两个不同自我相互争辩,一方是消极颓废的悲观苏轼,一方是积极旷达的乐观苏轼。

而且从艺术表现来看,客其实是作者故意制造出来的议论对立面。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在文势上形成波澜,使得议论更加充实有力且具有针对性。

;主和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两个方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课文描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伤,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文通过主客对答所表现的喜乐与忧伤,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是作者并不甘心沉沦,从“变”与“不变”的两个方面的辩证思考中,寻找到了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抒发了作者积极进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