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洛邑);
两周之变,是否仅限于国都?;
你知道春秋战国时代这个名称怎么来的吗?
·春秋战国时期:
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四十四年
(前476年),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年代 (前722-前481年)相当,所以历史上叫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历史上成为战国时期。“战国”一词本指当时参与战争的强国,自汉刘向编《战国策》后,才一词作为时代名称。;
历史大变革春秋战国
“大变革的时代”;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要点梳理;
结合教材p9“周郑交恶”的故事,指出春秋的政治特点。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西周)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
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盘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
只能掌控洛邑周围几百里的范围,而且军事力量、政治威望与经
济实力均大大下降。长期主要依赖周围的晋、郑两国支持,方得
免于别国与犬戎的侵扰,而各诸侯国则各自为政,并互相倾伐吞
并,周王室亦无力介入,王室之衰微可想而知。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
东周(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如何?
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春秋时期的
时代特点是
争霸。各诸
侯国以尊王
为旗帜,建
立霸业,实
质是奴隶主
的掠夺战争。;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
程。首先,争霸促进了中国的统一。春秋初期,黄淮江汉这一中心
区域见于文献记载有140余国,及至春秋末,这一地区只剩下大小
20余国。其次,争霸促进了华夏与所谓蛮夷戎狄之间的交融。最后,
争霸促进了各国社会制度的改革。
——摘编自沈长云《先秦史》;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
李三田吴商
悝家氏起鞅
变分代变变
法晋齐法法
前475422403379379356;
邯郸
魏邺°
邑洛阳
渭水◎g大梁
咸阳韩阳翟○陈
汉水0丹阳
楚
郢;;
(二)华夏认同
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
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认同。;
春秋时期,在诸侯国势力膨胀,华夏族向周边扩张的同时,各少数民族也
不断深入到华夏族居住的区域,这样就打破了原来各族之间的地域界限,形
成了华夏族与夷狄各部犬牙交错的杂居局面,这为民族的融合创造了非常有
利的条件。
春秋晚期,华夏族对于夷狄而言,已不能说有很大的文化优势了。这也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民族交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许兆昌《夏商周简史》
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华夏文化得到发展,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华夏认同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
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
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
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沈长云《先秦史》;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
“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
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
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沈长云《先秦史》
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诸侯国数
量迅速减
少,说明
在争霸兼
并的过程
中出现统
一的趋;
一、变之时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小结:
春秋战国政治特点: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遭到破坏,诸
侯割据混战,纷争不断。
各民族交融,华夏族发展壮大。;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1)农业:①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随着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铁农具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
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点尤其增加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源。……大大增进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1).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2).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1).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2).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4).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pptx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pptx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第4节+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pptx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最近下载
- 26. 26个英文字母-复习课件-1字母闯关游戏(共30张PPT).pdf VIP
- 上海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卷 模具工(四级)考场、考生准备通知单02.doc VIP
- 健康险手册使用说明.pptx VIP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课件.ppt VIP
- 饲料添加剂项目企业经营战略手册(参考).docx
- 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方案.docx
- 数字智慧方案5496丨商业综合体地块智能化系统设计汇报方案(66页PPT).pptx VIP
- 体例格式9: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1学习任务工作页.docx VIP
- 城投集团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2018版).docx VIP
- 量子之年:从2025年从概念到现实报告(英文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