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服饰艺术刘怡君服饰艺术鉴赏以礼为重——等级分明的先秦服饰雄风振彩——尚黑素雅的秦代服饰广袖深衣——风姿曼妙的汉代服饰雍容大度——瑰丽开放的唐代服饰风物昌熙——人文毓秀的宋代服饰逐鹿中原——质朴包容的元代服饰礼制回归——端庄典雅的明代服饰剃发易服——窄袖筒身的清代服饰清明
壹端庄典雅的明代服饰(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族政权,明代的服饰可谓是集汉服于大成的一个时代。
明代服饰关键词新冠服制12四方平定巾3凤冠霞帔4褙子
戴乌纱折上巾、穿盘领袍服的明朝帝王像(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明代服饰体现了一种严格封建的等级制。从文、武官员的祭服、朝服;从服装的颜色、冠帽的形式;从纹样图案搭配到花钿霞帔等配件,都作了详细说明和规定。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传统,恢复衰落的儒家文化,提出全面复古的主张,以周汉、唐宋为准则建立新服饰制度。明帝朱元璋历时三十年完成了新冠服制度的制定。新冠服制
新冠服制明代对官吏常服做出了新的规定,凡文武官员,不论级别,都必须在袍服胸前和背后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区分,正是明代冠服最有特色的装束。明朝一品文官补服(根据史籍记载和插图以及传世物复原绘制)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位。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色彩上,黄色还是皇室专用色彩,但因明代皇帝姓朱,朱为红色正色,因此在明代画像中,还可以看到朱色的袍服。
新冠服制明代对官吏常服做出了新的规定,凡文武官员,不论级别,都必须在袍服胸前和背后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用禽,武官用兽,
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是一种硬裹方巾,外形为四角,上方加一瓦状帛片作为装饰,是明代文人最典型的帽饰,取“四方平定,六合一统”之意。戏剧中文人的形象多以明代文人为原型,交领大袖,衫长及地,腰束丝带,佩玉,足穿平底履。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多穿圆领或交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袍,头戴四方平定巾。戴四方平定帽,穿大袖衫的士人(名人肖像画)四方平定巾,是明代文人最典型的帽饰。
凤冠霞帔明代标志性的女子时装以色彩著称,用不同花色的布料相互拼接的“水田衣”明代服饰的华丽之美主要体现在:一、缎的流行。二、凤冠霞帔。三、服饰色彩。发达的丝织技术,使锻料图案更加复杂精美。染色技术的进步,使服饰色彩种类更加丰富。明朝晚期,服饰风格一反明初的简朴,开始追逐华丽、奢侈。
凤冠霞帔明代标志性的女子时装以色彩著称,用不同花色的布料相互拼接的“水田衣”明代服饰的华丽之美主要体现在:一、缎的流行。二、凤冠霞帔。三、服饰色彩。发达的丝织技术,使锻料图案更加复杂精美。染色技术的进步,使服饰色彩种类更加丰富。明朝晚期,服饰风格一反明初的简朴,开始追逐华丽、奢侈。
凤冠霞帔身着凤冠霞帔的孝亲曹国长公主朱佛女画像《格致镜原》引《名义考》中称:“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其所描述就是明代霞帔形式。到清代,胸前、背后缀以补子,下摆缀以五彩垂缘。补子纹样只织绣禽鸟,而不用兽纹。明代霞帔,在狭长布帛上绣以云凤花卉,由领口绕至前胸,下垂至膝盖,底部垂挂玉坠,寓意形如彩霞。
凤冠霞帔明代霞帔,在狭长布帛上绣以云凤花卉,由领口绕至前胸,下垂至膝盖,底部垂挂玉坠,寓意形如彩霞。
凤冠霞帔明代霞帔,在狭长布帛上绣以云凤花卉,由领口绕至前胸,下垂至膝盖,底部垂挂玉坠,寓意形如彩霞。
凤冠霞帔到清代,“披帛”形式逐渐变化为“背心”样式,胸前、背后缀以补子,下摆缀以五彩垂缘。补子纹样只织绣禽鸟,而不用兽纹。
凤冠霞帔回顾:披帛穿戴形式的变化。
褙子明代女子襦裙外多罩“褙子”。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衣长与裙齐,左右腋下不缝合,衣襟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有时用绳带系连,有宽袖、窄袖之分。明代女子襦裙外罩“褙子”,是当时典型的款式。明代《孟蜀宫妓图》身穿褙子,面敷“檀晕妆”的女子
贰窄袖筒身的清代服饰(公元1636年——公元1911年)衣身修长、衣袖短窄的满族服饰,取代了中国数千年的宽袍大袖、襦裙盛冠。
清代服饰关键词长袍马褂12女性朝服3满族旗袍
身着汉族服饰的满族胤槇皇妃清《胤槇妃行乐图屏》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其满族的发型和服装样式,通过剃发易服来巩固政权。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为缓和激化的矛盾,清政府被迫采取了“十从十不从”政策。其中,“男从女不从”,即汉族男子要求严格遵从满族服制,而汉族妇女仍沿用明朝服装形制。
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汉民族几千年的服饰文化并没有因此而终止,上自皇帝龙袍,下到文武官员礼服标徽,以及百姓服饰样式,都可以看到汉族服饰的影响。清代文官补子
顺治九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