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秦香莲》与《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形象对比分析
由于中西方传统观念、道德思想、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大不一样,中西方女子形象也各有不同。她们对爱情、对人生都有着显著的观念差别。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秦香莲形象和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形象的对比,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决定了中西方女性在面对婚姻爱情时的不同态度。
秦香莲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婚姻爱情
一、前言
众所周知,温婉、端庄、传统、大度、隐忍是传统认知赋予中国古代女子的基本形象。而西方女子多是以刚强、独立、富有主见的形象示人。这种情况基本是由于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条件和文化背景造成的。纵观中国古典文学和英美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形形色色,灿若星河,但不管其本身性格如何,她们对爱情、对人生都有着显著的观念差别。本文通过中国古代的秦香莲形象和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形象作对比,以此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秦香莲:隐忍、传统、孝顺
秦香莲的故事在我国早已众人皆知。诸多影视剧以秦香莲的故事作为拍摄题材。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秦香莲出嫁之后就一直相夫教子,恪守妇道。她的丈夫陈世美上京赶考,一去数年杏无音信。秦香莲在家里含辛茹苦,纺线织布,奉养公婆,抚育儿女。仔细分析秦香莲的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她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普遍特点:勤劳、善良、孝义。这些精神是中国妇女做人的根本,是中国妇女道德观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再没有比中国妇女更有忍耐力的了,她们的道德力量就是做个贤妻良母,牺牲奉献。然而,在肯定秦香莲基本优点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她身上所带有的封建糟粕,她在对待个人命运方面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首先是秦香莲的忍。中国妇女有句老话:“这都是命啊……得认命啊!”讲究妇道就要安分守己,如果想抗争,想把握自己的命运,那就是“不安分!”,秦香莲一直坚守“百事忍为先”的原则,所以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其次是秦香莲的贞节,从一而终。“嫁鸡随鸣,嫁狗随狗”。这是形容过去夫妻关系的一句形象比喻。命运将两个人锁在一处,就要认命认同,不仅要认命认同,丈夫在家,要举案齐眉,服侍尊敬;丈夫出外,要紧守闺门,勤于耕织;丈夫纳妾,要大度从容,宽容接纳;丈夫把自己抛弃,也不能改嫁。秦香莲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她的贞节观念。
再一点就是人身依附。在古代,妇女是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独立的人格的。所谓寡妇门前事非多,没有丈夫的妻子只能任人欺凌宰割。秦香连千里寻夫,在陈世美面前苦苦哀求,不只是因为她有从一而终的思想,更因为她没有独立门户供养子女的经济地位。因此她苦求不成,只好答应与公主不讲大小前后的名分。作为一个妻子应该遵守的规范她都承诺了,陈世美仍然不认她时,她甚至乞求“给我们母子三人一碗残茶剩饭,”只剩下乞讨的能力了。当然,后来的上诉衙门行为,那是在生死关头忍无可忍的抉择,但有一步可忍,她也摆脱不掉对丈夫的人身依附关系。这就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基本形象,忍耐、孝义、从一而终,秦香莲的形象是中国古典文学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
三、伊丽莎白:独立、坚强、自信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在大屏幕上放映。这本小说的故事脉络很简单,即围绕着一个母亲如何将自己的五个女儿嫁出去的故事而展开。小说重点塑造了伊丽莎白的形象,她坚强、自信和独立,集现代女性所有优点于一身。作者曾经明确说过:“我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是自有书籍以来,非常讨人喜欢的人物,她勇敢善良,我不能想象我怎么会忍受不喜欢伊丽莎白的读者。”奥斯丁之所以如此喜欢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原因就在于伊丽莎白从某个侧面代表了奥斯丁的形象。作家通过对大胆挑战于上流社会并且渴求理想和幸福的伊丽莎白的形象,表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广大中下层妇女对门第的观念,对婚姻制度的世俗偏见的强烈反抗以及妇女要求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力的美好愿望。毋庸讳言,伊丽莎白寄托了奥斯汀对女性形象的基本渴求。
与传统、隐忍的秦香莲完全不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具有独到个性的观察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她毫不隐瞒自己的任何观点,在许多场合,不管这些事与她有没有直接关系,她都很鲜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当时,英国社会由于金钱关系败坏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使贫富严重对立。伊丽莎白虽然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但因为她的生活环境一直是在小城镇,所以对当时欧洲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可能认识得很清楚,但是从她开朗的性格和自身形成的独特风格中,她强烈地希望自己能获得真正的爱情,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对当时传统封建意识很严重的英国社会,无疑是一种强烈的挑战。可以这样说,伊丽莎白的独特之美充分体现于她自身所形成的这种独特的性格中。举个简单的例子,小说中的柯林斯牧师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