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书评文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君子谋道不谋食

近前做一项整理古籍的工作,偶翻至一本古代的营造法式,偏巧我又重读《红楼梦》,谈及古代园林,颇有映照。而在我看来,真正体现中国士人的园林思想,不得不提到文震亨的《长物志》一书。

园林对于古代文人,是一种退的态度。大体儒者心中都有一个道家,入世不成便做出世之想,却又真正舍弃不下自己那“致君尧舜上”的心,便退居一隅,躲进小楼成一统,园林就是这个时候走进了文人的世界。文氏大体如是,书香望族。曾祖文徵明,文名一时之盛,现代戏曲影视戏说的江南四大才子是也,第一当然是唐伯虎,戏说也非虚言,他和唐伯虎都是“明四家”中人;四代为官,钟鸣鼎食之家。文震亨在天启元年以诸生卒业于南京国子监,但他科举屡试不中,于是放之任之。魏氏当权,周顺昌冤案中,文震亨作为领袖之一发声,后有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是为《五人墓碑记》的背景。文震亨牵连受罪,幸有东阁大学士顾秉谦力保得以幸免。翌年,崇祯帝即位,魏忠贤覆灭,文震亨复出,后又因政治牵连,下狱丢官。南明动荡,亦曾蒙召复职,终因政见不合,辞官退隐。后清兵入主中原,推行剃发令,文震亨“闻令,自投于河,家人救之,绝粒六日而死。”一个乱世文人的故事大体如是,这个世界不符合他的理想,他就建造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

我年幼时看《红楼梦》,一个贫穷的小镇青年是无法体会那些富贵乡中的儿女情愁,而长大了才知道,原来人理想世界崩塌产生的幻灭感,跟一个人的身世无关。贫民有贫民幻灭的悲剧,精英有精英破败的凋敝。一个精英阶层,他面对这个崩离的乱世,而又无能为力,除了气节,他也就只剩些许长物了。艺术或许就是一些不关乎生存和实用的东西吧,在逃离了那个他无能为力的世界,他才能在美学和思想中探寻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大体魏晋风度便是如此。

他理想的世界是一个古的世界,或许魏晋名士才是他的精神坐标,大概中国文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那是一个小国寡民的乌托邦,寄存着他们尧舜禹汤的政治理想,而“不复得路”则放逐自己于幻想的山水之间,效法古人是他对现世的失望和对理想的坚持。他理想的世界是一个雅的世界,晚明黑暗的政治他看过太多的倾轧和背弃,在国破家亡的乱离他见过太多的卖国求荣和苟且偷生,面对滔滔浊世,他断喝“恶俗!不入品!断不可用!”,是不跟世俗沉沦的呼救,是区别文人与大众的清傲,更是耻食周粟的抱节守志。即使不带有政治倾向地来看他的美学取向,也彰显了一种不同于现世,不同于俗世的矜贵,即使是自己解嘲“身无长物”也足以睥睨众生!我们应该关注到的是,明末正是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兴起”的时期,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不可能被简单的锁国之策而束缚的,放眼全球来看,明末自发兴盛的海盗和走私,不无其生存的经济逻辑,全球化正在逐步的形成,消费主义如同一个影子,在比如《金瓶梅》之类成书于明末的世俗小说中比比皆是。当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物化,被金钱衡量的时候,连西门庆之流都可以挥金如土一次收入四轴名人山水,真正的书画世家——文氏,身处浊世想必会感叹世道不古,出于自身身份的危机感,士人自发的团结起来,行使自己因累世诗书,高门望族而来的知识话语权,厘清雅俗,崖岸自高。而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这无非是商品经济洪流冲击下的封建小农经济孤岛上,最后坚持的一些人。“近来富贵家儿与一二庸奴、钝汉,沾沾以好事自命,每经赏鉴,出口便俗,入手便粗,纵极其摩娑,护持之情状,其污辱弥甚,遂使真韵、真才、真情之士,相戒不谈风雅”。沈春泽为之作的序中,徒呼哀哉!安土重旧并不能抵御渤澥桑田,儒家之道如同它根植的土壤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消解。

我一直觉得,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富得没有廉耻,穷得没有尊严的时代。士人卑躬屈膝,穷人苟延残喘,而更多的人装成麻木的看客。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概括得非常的准确,我之前推荐过一本书《自私的基因》,我相信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归为自私的需求,利己主义者不应该受道德绑架而将自己伪装成利他主义者。但是我同样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共情力,每个人都可以并且应该体察到同类的痛苦,利己主义者会为消解这些同类的痛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以缓解消除那种内疚(或许是因为自己或自己这个阶层给同类造成的痛苦)带来的精神上的不适感,这是利己主义自发的行动,也是社会善良的根源。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是经过伪装的,自我寻求道德上的安慰,他们在意的只有外部的奖励,追名、逐利、贪权,他们只有无止境的欲望,却从来都缺少普世的悲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普罗大众为了生存,逐利是物种生存的本性,但是也应该有一些人,可以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就士大夫阶层而言,他们可能并不缺乏名望、金钱、权力,但他们可爱的一点是,自命清高的同时他们始终“哀民生之多艰”,始终怀着“为苍生立命”的信念。

“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文档评论(0)

bookl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