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201-2013小蠹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99

B61

备案号:37411-2013

青海省

DB63

方标准

DB63/T1201—2013

小蠹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13-03-25发布

2013-04-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63/T1201—2013

前言

本规程的编写符合GB/T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厅归口管理。

本规程由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黄南州森防站、黄南州麦秀林场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黄南州森防站、黄南州麦秀林场。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韩富忠、才让旦周、史全顺、周卫芬、马建海、杨启青、徐勃、薛永贵、王晓婷、孙万桂、李积润、才让端智。

1

DB63/T1201—2013

小蠹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蠹虫(Scolyitdae)虫情监测、预测预报、防控措施及防效调查等。

本规程适用于齿小蠹属IpsDeGeer(包括东方拟齿小蠹Pseudipsorientalis.WoodandYin)、大小蠹属DendroctonusErichson、木小蠹属XyloterusErichson、切梢小蠹属BlastophagusEichhoff、四眼小蠹属PolygraphusErichson等小蠹虫的监测与防控。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

凝脂

凝固的油脂。特指大小蠹侵染树木后,虫道内的虫粪、木屑随松脂从侵入孔处溢出形成红褐色、灰褐色倒漏斗状凝脂。

2.2

侵入孔

小蠹入侵树体时,穿凿在树皮上的孔。

2.3

羽化孔

新成虫羽化后由蛹室穿出的孔。

2.4

信息素

是小蠹虫腺体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

2.5

种群population

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2.6

标准地

2

DB63/T1201—2013

为调查小蠹虫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根据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总体的典型地块。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前者只实测调查一次,后者则用于长期、定期观测调查。

2.7

发生程度

小蠹虫在林间自然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统计单位有:头/10平方厘米等)。具体参加附录A。

2.8

危害程度

林业有害生物对其寄主植物(林木)所造成的实际或预测危害大小(统计单位有:枝梢被害率、受害株率等)。具体参加附录A。

2.9

子坑道

幼虫孵化后取食树皮组织,留下的由细渐粗的坑道。

2.10

植物检疫

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小蠹虫的人为传播,保障林业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2.11

诱捕器

用来引诱和捕获小蠹虫的器具。

2.12

期距

是指小蠹虫各虫期的时期距离。

3虫情监测调查

3.1踏查

重点在天然林区、风景名胜区、疫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曾调入染疫原木、活体大树、贮木场(点),以公路、山梁、沟、林间小道等自然界线为单位进行踏查。踏查时切梢小蠹属以油松林为主,齿小蠹属、大小蠹属、木小蠹属、四眼小蠹属以云杉林为主,调查老发生区、新传入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区、林分边缘50m范围、火烧迹地、当年抚育砍伐地及周边树木。发现油松或云杉针叶褪绿、枯黄、变红或树木死亡时,要认真详查。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B的表B.1。

3.2详查

3

DB63/T1201—2013

3.2.1标准地设置

在踏查时发现疫情,应设标准地(或样方)做详细调查。对发现有小蠹虫危害的林分,以小班为单位设立标准地,小班面积在150亩~450亩的设1块,大于450亩的每增加150亩增设1块,小于150亩的不需要设立标准地,可以机械抽样法调查20株~30株树就可以。标准地面积为1.5亩-3亩,标准地内的样株数不得少于50株,如果标准地内的样株数少于50株,则扩大标准地面积,直到样株超过50株为止。将调查结果记入表B.2。

3.2.2取样方法

3.2.2.1“Z”字形取样法

在标准地相对的两边各取一平行的直线,然后以一条斜线,将两条平行线的左与右或右与左端相连,各样点连线的形状如同英文字母“Z”,见附录B中图B.1a。此法适用于虫害在标准地的边缘地带发生量多,而在标准地内呈点片不均匀地块的调查。

3.2.2.2五点取样法

从标准地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对驻点,即标准地正中央,以及较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或者在离标准地4步-10步远的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见附录B中图B.1b。此方法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都可以采用这种取样法。

3.2.2.3对角线取样法

调查取样点全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