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运动特征的人体骨密度发展现状与影响机制研究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人民的健康问题是关乎国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2016年,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新阶段我国“全民健康”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提出开展健康骨骼行动,主张国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当下,由于现代人群长期久坐、伏案工作弯腰、熬夜、精神压力大、活动量少,日常饮食上又存在偏食、高盐饮食、快餐,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咖啡等饮品,喜欢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以致危害人体的骨骼健康。本文从运动的相关要素及特性出发探究其对人体骨密度的作用机制及干预疗效,以期通过有效的运动干预,寻求预防和改善骨骼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促进骨骼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人体骨健康的发展现状
骨骼的健康发展关乎人体内外系统的功能和生命健康。一项全球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骨病患病病例约4.55亿,自1990年以来增加近70%,其中新发病例1.78亿,同比1990年增长33.4%(如图1)。
图11990-2019年全球骨病患病率增长变化图
在我国,从儿童到中青年,再到老年人群,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等骨骼健康问题日益凸显。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就高达13%,预计到2035年,每年骨质疏松的数量将达到483万例次,到2050年预计约达到599万。我国存在骨骼健康风险的人群比例逐年增加。PengChen等对中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进行荟萃分析中发现(如图2),从2003-2015年的12年间,我国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其中发病年龄在15-24岁年龄段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达16.96%,25-35岁年龄段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28.09%。骨骼健康风险的增加,不仅大大提高骨病的风险指数,还可能引发某些并发症及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给公共卫生系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图22003-2015年中国居民各年龄段骨质疏松患病率
由于人们长期忽视骨骼健康问题,对骨健康状况缺乏关注及监测,导致了骨性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不仅多发于老年人群,在中青年人群中的发病风险也持续增大。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骨骼健康问题的认知普遍不足,20-40岁人群关于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10.5%,女性13%,城市地区为17.8%,农村地区为8.1%。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身患病的比例也比较低。其中,20-50岁人群接受过骨密度监测的比例仅为2.8%。
2、骨密度诊断与人体健康
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又称骨骼矿物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反映骨骼代谢状况、评价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其诊断参数主要是反映骨密度及弹性的超声波传导速度(SOS)、表示受检者与同龄同性别骨密度平均声速值百分比的骨质疏松指数(OI)、用以判断人体BMD是否正常的T值(T-score)及反映被检者与正常同龄人BMD差异的Z值(Z-score)。对正常人群的诊断标准通常使用低于-2.0标准差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骨密度诊断标准,采用T评分和Z评分判断患者骨密度情况。指标计算方法及诊断标准如下:
2.1、T值计算方法及诊断标准
2.2、Z值计算方法及诊断标准
表2Z值对照标准
人体骨量自出生起随年龄增长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在达到一定峰值时维持一段平台期,此后呈现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当骨骼在某一时期达到最大骨量,即骨峰值时,骨密度达到最大值。随后骨量开始流失,继而出现骨质疏松等骨骼健康问题。除年龄和性别外,人体骨密度还与遗传、运动、身体成分、生活习惯和饮食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治疗和预防骨骼健康问题上,传统药物治疗以激素为主,长期使用激素将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增加生殖器官恶性病变的风险。而传统合成代谢药物和抗吸收药物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但此类药物成本高且副作用大。当前,运动影响人体能量代谢,改善人体生理机制已被广泛接受,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引入了运动疗法。研究发现,运动对骨量的影响比例远超骨代谢相关激素、钙、维生素D等作用。运动作为关键变量被广泛用于骨密度的调节和控制,是影响人体BMD的重要物理因素,对骨骼健康问题具有积极效用。
3、体育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
骨骼的新陈代谢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有关。研究表明,运动能够影响骨代谢,使BMD增加,延缓骨量流失。这是由于运动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作用于骨骼,增加骨骼的负载,能够刺激骨形成,使骨径变粗,提高骨的抗压、抗弯及抗扭转力等性能。然而,运动对人体的刺激反应比较复杂,除不同方式、强度及频率的区别,还体现在机体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水平等问题上。因此,根据年龄的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学校体育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管理探讨.docx
- 基于智慧体育背景下小学田径高质量发展研究.docx
- 晋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docx
- 科技赋能背景下专项技术指标数字化在皮划艇训练中的应用意义分析.docx
- 篮球运动科学辅助器材康复训练实践研究.docx
- 苗疆走廊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个案研究.docx
- 民族传统体育嵌入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以甘孜州为例.docx
- 浅谈中小学校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合作开展校园足球的思路.docx
- 浅析户外运动与运动休闲管理的发展趋势.docx
-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协同治理路径研究.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