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万公斤(大包干前是1.5万公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产量总和,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参考答案:主要是因为小岗村的村民在省政府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大胆地把生产队的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他们的精心劳动,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获。****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背景:1)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抛弃……确立……作出……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组织路线“左”倾——实事求是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实质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材料二: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水平,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重要。过去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大于城市一些打破思想束缚较早的地区已经开始改革试验合作探究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农业的地位2.内容(举措):A、在经营方式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1978年,安徽、四川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组责任制1987年全国实行实质:管理方式的改变,所有制没有变化,土地依然是集体的B、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C、在管理体制上:撤人民公社,建乡、镇政府;撤生产大队,建村民委员会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得到大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万公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并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0--1952)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1953--1956)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人民公社化(1958--1983)实行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在坚持土地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