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
语文试题卷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座位号、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卷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阅读欣赏魏晋诗歌,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我”字入诗的现象。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记载统计,魏晋诗歌“我”字直接入诗共涉及92位诗人的449首诗(累计858句)。从指向上来看,含“我”的魏晋诗歌除了少数指诗人之外的他人他物外,多数均指诗人自我,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类诗歌。魏晋诗歌“我”字入诗是较为明显的现象。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字作为诗人寄托个体情感的重要对象,关乎诗歌主旨以及情感的传达,在魏晋诗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从诗歌内部发展来看,“我”字入诗,于先秦诗歌尤其是《诗经》中已多有所见,汉乐府中的“我”字亦是屡见不鲜,东汉无名氏所作《古诗十九首》中同样也有“我”字的使用。魏晋诗歌汲取前人这一作诗传统,在诗歌中使用了“我”字。魏晋诗歌中的涉“我”诗句,有一些是对《诗经》诗句的引用或化用,诗人借此表现魏晋时代主题下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诉求。魏晋诗歌之“我”受《诗经》影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直接袭用《诗经》成句,如曹操《短歌行》“我有嘉宾”取自《小雅·鹿呜》。二是化用《诗经》诗句,如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我行永已久”,化用《小雅·六月》“我行永久”从以“我”入诗的魏晋诗歌对《诗经》具体诗篇的袭用与化用,能够看出魏晋诗歌所受到的《诗经》的影响。尽管从建安到东晋,诗风是变化的,但在“我”字入诗这一点上的确是有共性的,这一共性与始于《诗经》的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主体是抒情诗,情感抒发是作诗的目的。如《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抒发的是诗人主体的情感,而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无疑是诗人主体情感抒发最直接、最明显的指称。以“我”入诗写作诗歌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统,魏晋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发展阶段,自然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这一传统。
③李泽厚《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简单来说,就是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个体存在的强烈意识即人自身的觉醒,魏晋“人的觉醒”这一时代思潮,自然会体现在魏晋诗人的诗歌创作中。而以“我”字入诗,适合直抒胸臆,适合表现强烈归结于自我的主体情感,彰显主体意识之“我”,契合魏晋诗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需求。比如魏晋的羁旅行役诗,诗人们以“我”入诗,清晰表达了个人的主张与情感。魏晋诗人生当乱世,多有因不同原因而背井离乡者。行旅之“我”在艰难乱世寻求立足之道,在国家命运与个人境遇之间注入深沉忧思。大致说来有:羁旅而处家国百姓世界中的“我”,羁旅而处人世情感世界中的“我”,羁旅而处个体精神世界中的“我”。家国百姓境界中的“我”多是曹魏诗人写作的,个体精神世界中的“我”多是两晋尤其是东晋诗人写作的。这与曹魏到东晋思想发展的进程是一致的。在“人的觉醒”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下,魏晋诗人的羁旅行役诗写出了不同的“我”,其他游仙诗、隐逸诗等题材的诗歌同样彰显着“我”这一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情感诉求。正如章培恒所说:“由于自我意识的加强,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减弱了。文学创作首先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政治、教化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自己,获得心灵上的快感。”
④从汉语语言发展情况来看,“我”“余(予)”“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在《尚书》《诗经》等先秦文献中使用较为普遍。“朕”因作为帝王专称而退出第一人称代词的原因众所周知。“余(予)”的萎缩,“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洪波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谦敬这一语义功能的不同,“我”由于没有“余(予)”“朕”那样的语义功能(“余”表谦卑,“朕”表尊敬),在使用上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生命力强大,所以一直沿用下来。上古汉语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吾”。王力、向熹均指出古汉语口语发展过程中“我”取代“吾”的事实,且均猜测了取代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省丰城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苏洵作品(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姚鼐作品(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袁枚作品(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顾炎武作品(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王充作品(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张岱作品(含解析).docx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提合理化建议(含解析).docx
-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对比论证方法(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