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单

1、地基承载力修正计算

1.1、 按深宽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4条计算公式,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修正:

fa=fak+nJ(b-3)+ndYm(d-0.5)

f一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本处取120kPa);ak

门、门-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本处门取0.0、门

bd b d

取1.0);

—基础地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

—基础地面以上土的加权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本处m

取8.1);

d—基础埋置深度(本处取1.50m)。

计算第②层粘土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f=120+0.0X8.1X(6.0-3.0)+1.0X15.2X(1.50-0.50)

=135.2kPa

1.2、 按抗剪强度指标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5条计算公式,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修正:

f=Myb+Myd+Mc

a b dm ck

f一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M;M;M一承载力系数(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4)表5.2.5,M取0.29、M取2.17、M取4.69);

b d c

b—基础底面宽度(本处取6.0m);

d—基础埋置深度(本处取1.50m);

匕一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本处取

16kPa)。

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第②层粘土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为

f=0.29X8.1X6.0+2.17X15.2X1.5+4.69X16

a

=138KPa

综合考虑第②层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

1.3、当偏心载荷作用时,e=0.033b,

p =F/Gk+、=p(1+竺)二120X(1+6x0.033b)=144KPa

kmax AWkb b

p=七+Gk-M^=p[1-竺)=120X(1-6x0.033b)=96KPakminAWkb b

2、地基变形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需对地基进行变形验算,验算公式如下:

s=Ws=W丈Ejx-(za,-z]a,-1)

i=asi

s——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W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n——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

P—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E——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应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

Z、七一一基础底面至i层土、第i-i层土底面的距离;

a.、~^._1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至i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

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对拟建建筑进行变形计算,综合考虑1#、2#、3#学生公寓楼及4,教学楼的载荷较大,假设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k=120kPa,基础埋深按1.50m计,则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po=12O-1.OX18.8-O.5X(18.8-1O.O)=1OOkPa。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OOO7-2OO2)5.3.6,地基变

形计算深度zn,应符合下式要求:

AsO.O25丈A/

i=1

式中Asr——在计算深度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值;

i

AS——在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A的土层变形计算值,这里

A取1.OOm;

计算得场区内变形计算深度Zn=13.OOm。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OOO7-2OO2)表5.3.5;

瓦工也?F?

/,Ai/Esi

及附录K,查表得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值为1.0。

1、1#学生公寓楼

钻孔1 s=1.0X100:4.7X1.1X0.2500+1.0X100:10.1X(3.5X

0.2499-1.1X0.2500)+1.0X100^4.8X(6.4X0.2492-3.5X0.2499)+1.0X100^5.7X(7.8X0.2490-6.4X0.2492)+1.0X100:6.3X(10.3X0.2475-7.8X0.2490)+1.0X100^5.8X(12.9X0.2455-10.3X0.2475)=30.10mm

钻孔4s=1.0X100:4.7X1.8X0.2500+1.0X100L10.1X(4.0X0.2499-1.8X0.2500)+1.0X100:4.8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