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部编五四制).pptxVIP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部编五四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深入理解诗歌。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中表达的诗人情怀。

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学习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极其作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撤,合称“三苏”。为“唐未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撞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了解写作背景

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这种处境与傲岸不羁、孤寂无助的鸿雁何其相似!;一、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它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也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二、题目解读

“卜算子”是词牌名,“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题目。“寓居”意为失势寄居他乡。

三、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1.全词分为上下两片,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各有何作用?

缺月、疏桐、滴漏、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2.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月——缺,桐——疏,漏——断,人——幽,鸿—孤,枝—寒,沙洲—冷。;3.这些意象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缺月:表面写月亮的不圆,其实在人生层面比喻才华如明月的苏轼,此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悲凉阶段,与家人别离;还在社会环境层面暗示了那个封建社会的残缺黑暗,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联系背景,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冷: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露出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烟稀少,荒凉清冷。;4.概括上片、下片的意义。

上片写幽人,幽人孤独如孤鸿。先写夜景幽寒,为幽人、孤鸿的出场营造氛围。接着写幽人孤鸿往来。冷落凄静的夜晚,惟有孤鸿与幽人相对,那孤傲不群的孤鸿,正是独往独来的幽人的化身。

下片写孤鸿,孤鸿幽恨如幽人。孤鸿被惊起,惊慌高飞,心怀幽恨,却无人能懂;寒林干枝,却不肯栖息;最后,它悲鸣着飞过长江,落在寂寞荒冷的沙洲上。失群孤鸿与失志幽人互喻叠映,意脉贯通。

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每个意象都那么幽寒清冷,全词笼罩着浓郁的孤独与感伤的气氛,意境清幽绝尘,“孤鸿”的形象尤为鲜明突出。全词语语双关,托物寓怀,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初贬黄州期间的苦闷和孤高的复杂情怀。;5.古诗词写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加微信wkl436858),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7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