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豫西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挖掘与应用研究
?
?
陈晓培
摘要:豫西地处中原西部山区,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当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寓意及装饰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探索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与应用,实现豫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豫西;传统民居;建筑符号
一、豫西地区区位分析及历史沿革
(一)区位分析及自然环境
中原地区指河南省,以文化为主分为6个区,分别是豫西、豫东、豫南、豫北、豫中和南阳文化区,其中豫西主要以洛阳为中心,包含洛阳、三门峡两个市。豫西一带,地处伏牛山山脉,居黄河中下游,山地丘陵地势居多,土壤类型以黄土为主。由于黄土分布广泛、土层厚实,以及黄土多孔隙、弱胶结、稳定性强、抗剪强度高等特性,为房屋的建设及窑洞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建筑材料和条件。
(二)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沿革
豫西地区是河洛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发祥地,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被称为九朝古都,历朝代的更替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建筑文化财富,龙门石窟、洛神宫、牡丹阁等是洛阳的标志性建筑,亦是河洛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及文化符号。豫西民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房屋,另一类是窑洞。
房屋是在原古时期穴居、半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最原始的穴坑到穴坑上面加篷盖到以穴坑为基础周围用柱子和芦苇、土坯做墙面,到龙山文化时期,中原的住房已出现夯筑和土坯墙[1];屋顶则是从早期的茅草到西周的板瓦、脊瓦、筒瓦、和瓦钉,到东周的瓦当形成,战国时期又发明了砖,砖瓦的产生为房屋的形成提供新的建筑材料。
汉代时期,建筑以木结构发展起来,屋顶有木架支撑,墙体承重作用减弱,门窗大小可随意设计,保证室内光线的充足。汉代大型的建筑用墙围成院落,受封建制度思想约束,建筑布局也出现了规则式设计,前堂后寝,左右对称[1]。北宋时期民居逐渐成熟,建筑布局有三合院、四合院,目前遗留下来的豫西传统民居多为明清时期。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其营建都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与自然和谐共生,房屋有正堂、偏房、门楼、回廊等,不仅要满足人们挡风遮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窑洞的类型主要有靠崖式、沿沟式、地坑式三种。室内冬暖夏凉,黄土土质细腻坚固耐用,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钟爱居住此类建筑。
靠崖式窑洞的发展自原始社会以后,受自然山洞的影响,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开始挖掘自地面直上而下的竖穴居住窑洞,弧形的屋顶上覆盖厚实的土层,是为了避免雨水对黄土的冲刷造成室内坍塌;沿沟式窑洞一般是沿着河流,在两侧的山坡挖洞居住,坐北朝南,阳光充沛适合居住,战争年代这种窑洞最容易隐藏,若不走近看还发现不了有人居住;地坑式窑洞是在平原地区较常见的一种窑洞形式,在平坦的地面上挖个院子大的坑,在院子周围挖出一间间房屋,满足一家或若干家人使用,院子上部用砖垒起一圈矮墙为了防御外敌,院子里一般会挖几十米深的井用來疏散雨水及生活用水,从院子到地面有个狭长的入户通道,门口有个门牌作为标志。
豫西地区的窑洞主要分布在洛阳、孟津、新安、渑池、陕县、灵宝等地。其中三门峡的陕县以地坑窑洞为主,目前成为豫西地区非常有特色的建筑类型,并被政府开发旅游业,发展成为典型豫西风格地坑民宿,供游人体验式居住,深受广大游人喜爱。
二、豫西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挖掘
建筑文化与当地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及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人文景观。人们通过千百年来代代流传下来的生活常识经验,带着对天、地、神的敬畏之情通过图腾符号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幸福美满、健康快乐,达到趋吉避凶、镇宅辟邪的效果。
符号文化的挖掘主要从屋脊文化、门窗文化、外墙文化、色彩符号文化等方面对豫西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进行,达到对豫西地区民居文化的脉络梳理,为后人提供指导依据。
(一)屋脊符号
随着房屋的发展,屋顶也逐渐发展为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形式[1],在豫西民居建筑中以硬山式和悬山式为主,两坡顶、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为了遮风避雨,四条斜脊一般外凸于主墙。人们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审美的需要,常常在屋脊上进行装饰,力求达到人、物、自然的和谐共生,使建筑充满生机。装饰纹样以兽、鱼、鸟等动物及名贵花木为主,再次经过演变为各种不同的造型,每种造型都有着独特的寓意,或用来镇宅辟邪,或用来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等等。
豫西民居中常见的脊饰动物符号有:“鸱吻”[2]“吻兽”等动物符号,植物符号有梅、兰、竹、菊等;其中屋脊最上部以各种动物造型为主,以外而内分别是“鸱吻”“和平鸽”“蝙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要点_培训讲座课件.pptx
- 变更工程施工方案申请(3篇).docx VIP
- 智慧方案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41页PPT).pptx VIP
- 舒曼声乐套曲《戒指在我手上》Op.42, No.4 (Du Ring an meinem Finger)声乐+钢琴伴奏谱 带歌词.pdf VIP
- ISO11898-2中文版完整文件.docx VIP
- 职业病知识培训职业健康检查课件.pptx VIP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培训课件.pptx VIP
- 球磨机安全事故案例课件.pptx VIP
-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pptx VIP
- T_CCMA 0113-2021 高空作业车 检查与维护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