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本草考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精的本草考证

黄精(PolygonatiRhizoma)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历史悠久,2015版《中国药典》[1]对黄精的描述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

1源流考释

黄精首记载于《名医别录》,而因其外形相与女萎、葳蕤相似,古籍记载中常常混淆。《名医别录》[2](220—450年)曾记载:“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长久服用身体轻盈、多年不饥饿。”《神农本草经》[3]中记载的“女萎(萎蕤)”:“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鼾,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虽性味都为甘,平,都可延年,不老。但两者的功效主治大不相同。《名医别录》同时记载“葳蕤,无毒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县痛眦烂泪出。并且《证类本草》[4]记载黄精:“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葳蕤。”指出黄精的根与葳蕤相似,但其功效主治并不相同。故并不能肯定或否定“黄精”即“女萎(萎蕤)”。经查阅历代资料表明即女萎为今毛茛科女萎,葳蕤为今百合科玉竹[5]。故黄精医用记载始于《名医别录》。

2名称考证

黄精有许多的别名,本草书籍记录的有“戊己芝”(《五符经》)“救穷草”(《滇南本草》)“米铺”(《本草蒙笙》)“鹿竹”(《本草纲目》)“菟竹”(《抱朴子》)“垂珠”(《抱朴子》)“老虎姜”(《滇南本草》)“鸡头参”(《得配本草》)“太阳之草”(《神农本草经疏》)“仙人余粮”(《本草图经》)“节节高”(《滇南本草》)“马箭”(《本草图经》)“黄芝”(《瑞草经》)“笔管菜”(《本草纲目》)“白芨”(《抱朴子》)“重楼”(《别录》)“鸡格”(《别录》)等别名,《诗经·广雅》中也曾提到“龙衔”这一称呼。

黄精之名取自于仙家用其得土地之精华,故时珍曰:“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本草纲目》)[6]。《五符经》又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本草纲目》)。黄精经过加工又可当做食物以饱腹,故《滇南本草》[7]云:“洗净,九蒸,九晒,服之甘美。俗亦能救荒,故名救穷草。”《本草蒙筌》[8]又云:“洗净九蒸九曝代粮,可过凶年。因味甘甜,又名米铺。”《本草纲目》也曾提到:“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辅。”亦云“其根横行,状如萎蕤,俗采其苗炸熟,淘去苦味食之,名笔管菜。”黄精的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因此也有很多从形态上来命名黄精的名字。如《滇南本草》中的:“根如嫩生姜色,俗呼生姜。”《本草纲目》中曰:“鹿竹、菟竹,因叶似竹,而鹿兔食也,垂珠,以子形也。”也有因其相似之物而命名,如《本草从新》[9]中也提到:“似玉竹而稍大,黄白多须,故俗呼为玉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为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恐非真者。”可见古人对黄精的命名都由其在外形态而来,同时也有部分黄精是根据其地理位置命名的,而黄精品种繁多遍布很广,究其地理位置进行了浅显的考证调查。

3产地考证

历代黄精品种较多,形态较复杂,其分布范围广泛,种类难以区分辨认,同时也易与其他药用植物混淆。《中国药典》2015版中记录了3种常用药用黄精“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经查阅《本草图经》[10]为第一本明确写出古时黄精的道地地点的书籍:“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证类本草》为第一本系统且较详细的总结了药用黄精产地、形态等各方面的书。据《证类本草》中有关地理位置的整理与记载:“生山谷。陶隐居云:今处处有。《永嘉记》云:黄精,出嵩阳永宁县。《图经》云: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当时就已指出黄精在江苏,河南生长的最好。《本草蒙筌》中也指出黄精:“山谷上肥俱出,茅山、嵩山独良。”故可见古时药用黄精多出产于茅山,嵩山等地。在古代大多黄精以地名命名,可能有相同的品种因地理生长位置的不同而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黄精品种,由此根据黄精古籍图片的名称考证与现代地理位置对比《证类本草》所绘黄精产地见表1黄精古今地理位置表[11]。同时也将图片与《中国植物志》[12]的附图形态联合地理位置进行了形态考证,以推测其现代的品种。

4形态考证

4.1黄精的相关记载

从魏晋时的书籍就对黄精形态有着较为详细描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