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一、指导思想

中考复习以语文课标和临沂市中考考试说明为指导。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求

学生具备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的具体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

解、分析主要内容。

中考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能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单元教学目标是“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的思想内容”。理清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正因为如此,中考一直将分析

思路作为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点。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态度已比较端正,也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

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学生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有一定的语感,初步掌握了学习语文的

基本方法。

九年级学生养成了默读习惯,有一定阅读速度。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思路,

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但还需要加强练习,熟练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特别在备考之际,更

应该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养成书写认真的好习惯。

四、学法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从而将阅读训练有效性

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目标

1、明确“思路”概念,和中考要求。

2、认识中考题型,探究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同目标2

教学准备:复习字词,做单元基础知识整合。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师:后黑板的倒计时时刻提醒着我们,2017年中考即将到来,属于我们的日子不多了!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让我们蓄势待发,继续前行。今天让我们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设计意图:由此导课,让学生明白中考迫在眉睫,振作士气。

(二)检查考练

师:找出过关考练,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1、2、3题。其他同学快速做在考练上。

师订正并对黑板上的书写加以评价。

师:两位同学的书写认真,答题规范,做到了中考的基本要求。

师:“妇孺皆知”中的“孺”为什么是“孺”而不是“儒”?

生:“孺”是小孩的意思,而“儒”是旧指读书人。“妇孺皆知”是指妇女小孩都知道,

所以应该是“孺”。

师:对,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字形,就不会出错了。

师总结:中考对字词的考查,主要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把握,特别注意易错字、形近字、

多音字等。这是中考题积累运用的13题。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积累,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能够认真书写,规范答题也是中考的基本要求。中考考点对字词的考查,从音形义方面

主要考查学生易混的,没有记清的;该会的,生没有记牢的。

(三)解析考点

1、出示考点

师:翻到课本79页,找到单元考点。请一生来读。

生读: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师: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过渡:叶圣陶先生说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可见,理清思路是理解文章的枢纽,把它视为阅读理解的一个突破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那

么什么是思路呢?

2、是什么

出示PPT: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不

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的,所以文章的结构即文章

思路的具体表现。

师:那么怎样去理清思路呢?

3、怎么办

出示PPT:授以方法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发展过程来划分

师: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理清思路的文章有哪些?

生:《最后一课》是按课前、课中、课后来理清思路的。

生:《心声》是按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来理清思路的。

师:那按地点转换的文章呢?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写了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的玩耍,然后又写了到三味书

屋枯燥乏味的学习。

师:那按照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来划分。

文档评论(0)

178****1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8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