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篇(韩非子).docxVIP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篇(韩非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折断的双刃剑

鲍鹏山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班固《汉书·艺文志》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我们现在把春秋战国时期那一段极热闹极好玩的学术氛围称为“百家争鸣”。虽然不及“百家”(班固《汉书·艺文志》搜括为“九流十家”),但确实已是沸沸扬扬,人声鼎沸,咳唾成雨。他们各执一端,互不相让,好在没有谁来一致他们,没有谁规定必须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观点思考与发言,他们也就放肆无惮了。在他们的文章里,有淫辞,有机辞,有偏辞,有遁辞,无所不用其极。或独持偏见而孤傲,或一意孤行而钻牛角尖,或目空一切而狂热,或妄自尊大而荒唐。或危言耸听,或冷嘲热讽,或意味深长,或声泪俱下,或热烈,或冷漠,或急切,或优游。真可谓“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都认为自己的一套可以包治世态百病,兼拯世道人心,但又无不走上极端而遗漏多多。偏又在各自的片面中,显示了他们各自无人可及的深刻。所以,读诸子的书,是必须相比较才能有鉴别的。比如——当我们被儒家的两位祖师孔子和孟子的理论所痴迷、所蛊惑,认为治国平天下,真的只在“道德”二字,只要我们放开眼光来寻找圣君,耐着性子等待明主就行了——此时,若我们来读一读一个较为年轻却较为冷静客观的韩国公子韩非的书,便会又是另一种想法。

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与飞黄腾达于秦的李斯是同学。我以前非常疑惑,何以“大醇而小疵”的儒学大师荀况先生的两个得意弟子都背儒而尚法?而这“法家”,据司马迁编的谱系,又是源于“道德家”的老子的,故而韩非的传不附于荀子后而纂入老子后了。不知这种情况是荀况先生教育生涯的失败呢,还是成功。后来读苏轼先生的集子,又知道东坡干脆据此指控荀况先生应为秦的暴政负责。这种指控是很有“连坐”的味道的。不过,荀子的思想中有很多地方确实是韩非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荀子的一些重要见解,只要稍稍再前行一步,就会很合乎逻辑地导出韩非的观点。比如他倡导“人性恶”,这便是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思想的总基石,为了防止人性的堕落,遏制恶的人性,他要“隆礼”,要用他改造了的、全新意义上的“礼”来对社会进行整合。从逻辑上说,到了礼,荀子式的“礼”,离“法”也就只一步之遥了。因为假如仅从社会整合角度言,“法”显然比“礼”更有效益。所以,这小小的一步迟早是要被跨越的。实际上,完成这个跨越的还不是荀子的学生韩非,而是荀子自己。到了晚年,荀子已是越来越重视“法”,“法”在他晚年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再如荀子的“法后王”思想,必然会导致韩非式的极端“尊君”思想:这个“君”不但不受传统约束,不受大臣约束,甚至不受天命鬼神约束,因为荀子同时还是反天命反鬼神观念的“唯物主义者”呢。顺便说一句,专制暴君往往是无神论者。秦始皇虽然也封禅,也访求仙山,但他就不怕湘水之神。

韩非对人性毫无信心。这不难理解,他的学术高高祖老子,以及他的恩师荀子,都对人性极悲观。到了他,他对人性是近乎绝望的。荀子借舜之口哀叹“人的性情啊,人的性情啊,太不美啦,还问它干什么呢”?(《性恶》: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这口气中透露的是失望与惋惜。而韩非则是用极端厌恶的心态来对待人性的,我们甚至可以想见他皱着眉头,透着让人不能忍受的轻蔑。他的这种心态,与正统儒家几千年如一日地对人性抱有令人惊佩的耐心与信心恰成鲜明的对照。在腐儒看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故而道德教化与道德期待乃是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手段,甚至是唯一合乎道德的手段。而韩非则认为,若无严酷的惩罚或可观的赏赐,每个人都会在自私自利的本性驱使下变成恶棍、道德堕落者,同时,也会在贪图逸乐逃避劳作的本性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贫穷与愚昧。故而,道德教育若不和利益结合起来,只能是一厢情愿式的愚蠢,而道德期待则更是守株待兔式的愚蠢——尧舜即便真的那么圣哲美好,也只是人类历史大树下偶然撞死的兔子。因此,期待尧舜,不如实行法治。以法治国,并御之以术,恃之以势,才能收到成效。

韩非对人性自私自利的丑陋一面的洞彻与不留情的揭露,即便有些偏执,但仍不失其深刻,不失其锐敏。韩非是神经极坚强之人,能面对一切丑恶而坦然指点。他似乎很不能容忍为了心理脆弱而掩盖真相,在丑恶面前掉转头去;不能容忍为了人类的自尊而自高自大地粉饰人性,更不能容忍仅仅为了道德理想或理想的道德而美化现实。而这正是儒家的毛病。儒家极力把一切伦理关系:人与人,国与国,都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他们由夫妇之间的“敬”到父子之间的“孝”,再推及君臣之间的“忠”,整个的一条道德之链。他们很陶醉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