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林庚
学习目标01语言构建02思维发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落实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围绕核心概念逐层深入、阐释事理的方法。04文化传承激发热爱中国古典诗歌之情。03审美鉴赏结合诗歌常见意象进行赏析,提高鉴赏能力。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诗歌研究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一、走近作者
二、解题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学术论文。木叶: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提问:如果你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的论文,你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1.读准字音袅袅灼灼涔阳窸窣褒寒砧言筌(niǎo)(zhuó)(cén)(xīsū)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tiáo)(pǔ)(gāo)(dìng)(bāo)(zhēn)(quán)三、识词释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2.词语理解
·删去例子·划记观点·整理脉络四、整体感知速读文章,理清思路:
文段内容:1.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2.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3.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段):“木叶”形象为诗人钟爱关键在于“木”字。(提出问题)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原因。(分析问题)第三部分(7段):“木叶”与“树叶”一字不同,艺术形象相差千里。(解决问题)
第7段:“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思考1:这是全文的总结段,文章是如何从“木叶”“树叶”引出“木”与“树”的对比的?五、分析文章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3)1.用大量诗句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木叶”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树叶”挑战“木叶”“木叶”胜“树叶”挑战“叶”“叶”胜“叶”挑战“木叶”“木叶”胜“叶”挑战“木”胜“木”一字之差,别有洞天设问引路,逐层对比,引人入胜
思考2:“树”与“木”在艺术形象上有什么差别?阅读第二部分(4-6),请你画出本部分结构图。
特征:原因:相差无几木树一字千里联想特征:饱满绵密意境意境特点:特点:
特征:空阔原因:暗示性概念上相差无几木树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联想落叶树叶特征:饱满疏朗绵密意境意境特点:特点:干枯微黄干燥湿润碧绿柔软
原文: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饱满)(空阔)比较“树”和“木”的不同境界
论述类文本要能充分地体现出其思维的逻辑性。注意文章的基本观点与逻辑层次连接词:1.总结性词语(于是,总之)2.关联词:因为、所以;转折连词(但是;其实、事实上)3.过渡词(还,至于)4.表顺序的词(首先,其次;第一,第二)5.指代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yx】《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素质教育精讲课堂(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
- 【Syx】《祝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
- 【Syx】《烛之武退秦师》同步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Syx】《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Syx】《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Syx】《与妻书》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
- 【Syx】《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Syx】《苏武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Syx】《屈原列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Syx】《齐桓晋文之事》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