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君子之风》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要能保全生命。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韩非子则认为君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译文】孔子说:“士人追求正道,但又以自己吃穿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è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4.9)*【原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译文】孔子说:“庸俗浅薄的人能跟他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它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朱熹说:“鄙夫,庸恶陋劣之称。小则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皆生于患失而已。”(《论语集注》卷九)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总之是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的东西罢了。

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友情提供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得并不自在,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麻烦的是,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从容不迫,悠哉悠哉,保持平静心态的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友情提供*有人认为“患得之”是生怕得到的意思,你觉得有没有道理?一是比较得到之后的收获和付出,认为不值得。二是对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道德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种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有道德啊!”【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把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这中间了。不遵守道义却有钱有势,这对于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dāngōng*颜渊档案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好学”的精神安贫乐道“不违仁”孔子语录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则无。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余!”*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浮云”比喻的理解:*【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