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2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信袭赵”与“羌寇武都”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
从古言韩信善用兵,书中不见信所以善者。予以谓信说高帝,还用三秦,据天下根本,见其断;虏魏豹,斩龙且,见其智;拔赵破楚,见其应变;西向师亡虏,见其有大志。此其过人者,惜乎《汉书》脱略,漫见于此。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材料二:
羌寇武都。迁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过三十里。’而今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我寡,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不同也。”既到郡[注],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
(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
[注]郡,指武都郡。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虏见吾灶A日增B必谓C郡兵来迎D众E多F行速G必惮H追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本,指根基,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根本”词义相同。
B.亡,指放走,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亡”词义不同。
C.发无不中,指箭射出没有射不中的,与成语“箭无虚发”的本义是一样的。
D.贸易,此处指变易、更换,与现在所说的进行交易的商业活动的“贸易”意思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韩信对阵的陈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韩信相信自己的才能比陈余高,因此才敢于设计让敌军上当,最终战胜赵国。
B.从韩信在作战过程中的多次决策看,他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但《汉书》却没有记载韩信用兵的事迹,沈括认为《汉书》记载史事太随意。
C.虞诩临危受命担任武都太守,但他并未钻入羌人布置的圈套里,反而虚虚实实,让羌人处处受制,使羌人不敢贸然对虞诩的军队采取行动。
D.虞诩率军到达武都,但是虞诩军队的兵力和羌人士兵的兵力相差悬殊。他先是以小箭麻痹敌人,又在士兵数量上让敌人产生错觉,最后设伏拦截,大败羌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4分)
译文:
(2)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4分)
译文:
14.韩信与虞诩作战取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联系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解析】
10.BDG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材料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必固其根本”中的“根本”,指树木的根,和材料中的“根本”词义不同。
12.B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汉书》却没有记载韩信用兵的事迹,沈括认为《汉书》记载史事太随意”表述有误。从原文看,作者只是认为《汉书》未阐述韩信善于用兵的原因,并认为这样做是“可惜”的。
13.(1)军队背水列阵已经是危险的招数了,又丢弃军旗和战鼓后逃跑,这是必定失败的态势。(关键点“危道”“趋”和判断句每点1分,大意1分)
(2)虞诩合计羌人应当退兵了,就暗中派遣五百多人,在浅水设置埋伏,等候羌人逃跑(时拦截)。(关键点“计”“潜”“走路”每点1分,大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关键词的落实,译文语句要通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4.①韩信示弱,诱敌出战。②虞诩时而示强,时而示弱,麻痹迷惑敌人。(每点1分,两点都答对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并概括要点的能力。先明确答题区间,再进行分析探究,最后分条作答。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鲍焦抱木而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褚遂良谏唐太宗(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褚遂良劝谏唐太宗伐高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礼之初,始诸饮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受谏与谏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涂宗浚(附答案与译文).doc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姚鼐(附答案与译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