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于不少杭州人来讲,西湖是跑步爱好者们心中的“天花板”。从断桥出发,沿着白堤、孤山、苏堤一路向雷峰塔奔去,经过柳浪闻莺、湖滨公园再折返断桥,一路上不仅湖光山色让人沉醉,一步与一景的相遇更会让人恍然仿若穿越不同的历史时空回望西湖。正如本届亚运会奖牌“湖山”所体现的,在湖水涟漪与山峦起伏间徐徐展开的杭城画卷中,西湖不仅是杭州人、更是国人心中追溯历史往昔的诗意地标,而西湖也诞生于历代人杰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创见的交融之中。

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直到2000多年前,西湖还只是钱塘江口一个与海相连的浅海湾。汉代以前西湖之地仍有海潮出没,直到汉晋之间才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湖泊。隋唐年间,这片湖水最终因钱塘县而名,又因湖水位于县城西侧,而得名西湖。也正是在西湖籍籍无名之时,得益于江南潮湿多雨的气候以及三面环山又与大海阻隔的地形,湖中咸苦的海水终于逐渐变淡,降雨以及四周群山的溪涧清泉成为淡水西湖最重要的水源。

唐建中二年(781),曾在安史之乱中出谋划策的朝中元老李泌被贬谪至杭州任刺史。

李泌到任后“悯钱塘濒海市民苦江水卤恶难以安土”,便发动当地人在西北沿湖一带凿建六井。只要西湖不干,城中就总能饮到淡水。尽管这项工程在今人看来并非难事,但作为最早发现并善用西湖之水的“市长”,李泌凿建的六井却惠及唐宋以来杭州的繁荣。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深感“宦途气味已谙尽”的白居易主动上书请求外调,赴任杭州刺史。出发时,他还带着些归隐放逐之意。毕竟彼时杭州已是一座风物优美的城市,虽不及长安繁盛,但“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的人烟稠密,与“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的景致也颇令人向往。可惜好巧不巧,当他来到杭州时,正逢杭州大旱,不仅禾苗枯黄,就连人畜饮水都有困难。西湖附近更是一片狼藉。

白居易调集民夫清理西湖淤泥之余,又让人在钱塘门外的石桥到武林门之间修筑一条增高的湖堤,将上湖与下湖分割开来,湖水则尽量贮藏于上湖。为了防范水高易泄的风险,特令在此处设立水闸以调节水位,这样一来雨季可存蓄湖水,遇到旱情,也可决放上湖之水用于下湖灌溉。为能有效管理西湖以及相关的灌溉事宜,白居易还特别提出要选定两名专职管理西湖的“公勤军吏”,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根据农田顷亩有计划地实行定时定量放水灌田。

如果说白居易开启了西湖的治湖之始,那么苏轼便是奠定今日西湖基本格局,并让其从“城西之湖”成为“西子湖”的关键所在。

苏轼曾两次出仕杭州担任地方官。第一次是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他因反对青苗法而卷入朝堂之争被宋神宗外放到杭州任“通判”。尽管初到杭州时他仍为朝堂之事而心情郁结,但郁闷的心情很快就被“东南第一州”杭州的秀美风光一扫而空。即便见惯了家乡四川山水的苏轼也不禁为西湖之美而折服,不仅觉得“湖上四时看不足”,更直言“故乡无此好湖山”。

不过,当他15年后再到杭州时,西湖的境况却大为不同。元祐五年(1090)四月二十九日,苏轼先上《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详细列举了从放生养鱼之功到饮水灌溉之用,从沟通运河到酿酒水源等西湖不可废置五大缘由,向朝廷请求浚治西湖。而待朝廷批复后,西湖工程便即刻开工。

只用四个月的时间,面积有二十五万丈之多的葑田就已清理完毕。清淤之初苏轼就已经在思考,挖出来的这些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该如何安置。当时西湖上虽已有一条东西向的白沙堤,但环湖一周要三十里,南北往来皆需绕湖而行,十分不便。苏轼便决定“取之于湖,用之于湖”,用这些葑草湖泥修筑一条南北向长约2里的长堤,起自南屏,止于曲院。同时,为便于长堤两边水源的疏通,苏轼又命人于堤上修筑六座桥梁(后来人为之命名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小舟也可从拱桥穿行。这条长堤便是我们所熟知的“苏(公)堤”。

此外,为预防葑草日后再次侵占湖面,苏轼采纳钱塘县尉许敦仁的建议,将新开出的湖面辟为菱荡,以一定租额放给民户租种菱角。因为每年开春时,吴人种菱角,必要将水中的所有杂草荇藻清除干净才能播种,刚好应了治湖的需要。与此同时,他命人在新开湖面与原湖之间划定界限,沿界立小石塔作为标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高中一线教学,可提供高中各个学科的授课资料,高考复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