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VIP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沧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未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班级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勤靡余劳”是一辈子勤勤恳恳,不遗余力,“心有常闲”是心灵保持悠闲。梁启超将其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这是对陶渊明精神特征的总体概括。

这两句话为什么能作为陶渊明“人格的总赞”呢?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角度思考,关键是其精义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血脉贯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指上天运行遵循大道,刚健不已,君子也应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地顺承天道,君子应效法地,厚德载物,兼容并包。如此,“勤靡余劳”就是陶渊明化的“自强不息”,“心有常闲”就是陶渊明化的“厚德载物”。“心有常闲”不是指简单的闲逸,而是说一个人只有像地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容纳万物,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时遇到事情才不会为其堵塞抑郁,能从各种负面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从而保持“心有常闲”。

我们对陶渊明一般的理解是他很飘逸,但是我们仔细阅读陶诗,会发现他的生活是沉重的,“勤靡余劳”“自强不息”是他人生的一个底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向来被认为飘逸平淡,人们把审美眼光更多地集中在“带月荷锄归”一句中,锄完地回家,把月亮带回家,月亮走我也走,这是多么飘逸和美丽,但是我们却忽视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和“晨兴理荒秽”。陶渊明晚年归田后还有五个男孩子需要抚养,如果不去种地——他又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他从哪儿去获得钱财养家糊口呢?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父亲,发现地荒了当然会焦虑,一大早就去锄地,勤勤恳恳地劳作一天,肯定很疲累,但劳动也化解了焦虑,心灵暂时得以安顿,这时候才能有一种“带月荷锄归”的感觉。

陶渊明的“勤靡余劳”为其诗歌的平淡飘逸打上底色,但他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心有常闲。这种精神是魏晋风流留给他的印记,也受到他亲近敬爱之人的影响,比如他的外祖父孟嘉。孟嘉喝酒的态度是“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劳若无人”。孟嘉神情悠远,旁若无人,与天地融为一体。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以五柳先生自比的陶渊明在喝完酒后的率性态度与孟嘉更近,这正是不为俗羁、“心有常闲”的休现。陶渊明通过饮酒,借助酒的作用融化世间不平之事,厚德载物,胸怀旷达,达到一种超越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陶渊明的“心有常闲”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勤靡余劳”基础上的超越精神,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闲逸。陶诗的闲逸与孟浩然《过故人庄》到朋友家里过一个重阳节休闲不同,其原因就在这里。

有了以上对陶渊明精神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他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会发现它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义的个性化传达。

正是有了“心有常闲”这样一种心境,陶渊明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发现美,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情景交融的意境,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人生的各种烦恼、矛盾便像“厚德载物”一样容纳在他的胸怀之中,整个身心处在自由、自然、和谐之中。这种境界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艰难的自强不息和“勤靡余劳”的努力。此一底色在他这首最飘逸的诗里也隐约存在。这就是“结庐在人境”的“结”,什么是“结”?“结”就像蜘蛛织网一样,非常辛勤地去劳动,你住的房子要去“结”,要去建造,而不应一伸手就轻而易举地得到,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占有。陶渊明在“结”的同时,还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想憧憬,这是这首诗能够进入情景交融、天人合一境界的一个前提。另外,要注意陶诗当中有烟火气息,那便是“人境”,“人境”这两个字也非常重要,他“结庐”为什么要结在“人境”?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理想的境界不在天上,不在未来,而就在人间,就在当下,最幸福的生活就是人间的幸福。所以,《桃花源记》描绘的幸福生活有劳作,有人间烟火气息。所以说,“结”和“人境”在此处奠定了这首诗的根基,它的文化基因就在于“勤靡余劳”、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高中一线教学,可提供高中各个学科的授课资料,高考复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