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歌曲《再见了,大别山》艺术特征初探
展开全文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歌唱大别山和大别山人民的歌曲,也是一首深受群众及歌唱家喜爱、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音乐作品。本文将针对《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析其音乐领域的奥秘,使大家喜爱的作品能被音乐人更好地演绎,能让更多人理解。
歌曲《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传唱性较高的經典作品,该曲目入选了20世纪经典作品,也入选为中国各大音乐院校及综合性、师范类、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声乐教材。它不仅是全国各种音乐类声乐型比赛项目中选手经常演唱的歌曲,还被“金钟奖”“文华奖”“青歌赛”作为必唱曲目和规定曲目。它当之无愧地被誉为院校及赛事中广为传唱的经典。
《再见了,大别山》反映抗战胜利后,一位老将军再次回到了大别山,见到了大别山的景与人,他与当地的父老乡亲们依依惜别的场景,蕴孕了丰富的离别之情,也表现了老将军重回大别山的感恩之情,感谢大别山的养育之恩,离别时非常不舍。下文将对这首经典歌曲的艺术特征进行剖析,使人们能够更清楚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艺术特征。
一、《再见了,大别山》的创作背景
《再见了,大别山》是《大别山抒怀》这组声乐套曲中的一首,该套曲一共有六首曲目。目前,广为传唱的就是《再见了,大别山》这一首曲目。这一组套曲的诞生源于徐向前元帅的想法,他希望能够有一首像长征组歌的曲目,能够歌唱大别山的革命事迹。为此,当年还非常年轻的作词家王和泉、作曲家雷远生接下了这一政治任务。歌曲创作出来后的第二年,该曲目又由央视一套以《将军的摇篮》这一音乐艺术片的配曲形式隆重播出。此后,该歌曲迅速走红,开启了一路被传唱的经典流行模式,最终成为一典经典曲目。
词曲作者王和泉及雷远生两位先生,为了能够创作好这一套曲,多次亲自到革命老区大别山去体验当地的生活,去走访当地的老红军,去听他们讲故事,用一种真情实感来谱写词和曲,从而演绎出老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灵。这一首歌曲后来又由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深情演绎,使其在各种有利条件下迅速成为群众热爱的经典曲目,深得人心,大家在听的时候都是热泪盈眶,非常动情。
歌曲《再见了,大别山》中的老将军是谁呢?原来,此曲的诞生有一段这样的典故: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徐向前元帅回大别山时,曾对军区政治部说:“希望你们唱一唱大别山,大别山的红军同样可歌可泣,请你们创作出一部像《长征组歌》那样的作品来!”后来,他布置的这一任务就落在了当时还非常年轻的王和泉和雷远生的肩上。为此,两人曾多次深入大别山老区,访问了几十位老红军,在著名的将军县体验生活和采风。终于,1982年6月创作出了《大别山抒怀》声乐套曲。这组套曲于1982年年底在武汉向徐向前进行了汇报演出,并获得了他的肯定。后来,它又因被创作成音乐艺术片得到进一步传播。
二、《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分析
《再见了,大别山》能够成为一首经典传唱曲目,因为它具有民族歌曲的共性和一定的演唱规律,这些共性和规律也彰显了该曲的艺术特征,下面将进行逐一分析。
(一)歌词层面的艺术特征剖析
《再见了,大别山》的歌词部分要唱好,需要由人的歌唱来传达整体的艺术形象。第一段的歌词是触景生情型,采用风景和事物都有情的拟人手法,用质朴的语言传递着一种细腻真挚的情感,即将情融于大别山的一草一石之中,山山岭岭都含情,歌词所描述的画面仿佛把人带入了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情景。
第二段的词境,主要是描述老将军离开时的依依不舍,当地的老百姓也是十里相送这一位老将军。歌词中也有表现,如“慈祥的大嫂呀,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等用语,吐露着送别时的真情挚意,劝乡亲们不要再送了,整首歌词的主旨是表达人民子弟兵和大别山老百姓之间有深厚的鱼水情,老将军也与大别山的老百姓结下了非常深厚的革命情。
《再见了,大别山》属于一种声乐类的艺术形态,若是与其他音乐形态比较,很大的一个特色就在于它的音乐与歌词密切结合。因此,要唱好这首歌,人们需要对词曲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要以声带字,要以情运声,才能声情并茂地演绎好歌曲中的情感内涵。
(二)曲式和旋律层面的艺术特征剖析
《再见了,大别山》的旋律融合了好几种音乐素材,一是大别山的民间音乐,一是河南东路的梆子唱腔。旋律是据歌词内容及所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创作的,这首歌曲的旋律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曲调质朴、亲切,在一些抒发激动昂扬情绪的曲段,该曲的旋律则又呈现出一种生动的形态,还特别淳朴,让听者动情,泪如雨下。该曲是一种ABB的曲式结构,该曲的调式是七声徵的民族调式。
该歌曲的第一乐段是由三加四的两个乐句构成,首句的起调是板下羽音,这种形式就如同不断起伏的排比句式一样,能够传达出不断歌颂赞叹大别山的惜别之情。第二句也是弱拍起音,旋律上则转入了中低音区的“诉说式”,使内里深厚的情感进一步蕴积于胸,为下面的乐章积蓄迸发的力度很强。第二乐段是一种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2版)全套PPT课件.pptx
- 202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程.docx VIP
- 《骨关节炎健康教育》课件.ppt VIP
- 三门峡家乡介绍.ppt VIP
- 新苏教版四上科学 1 给动物分类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docx VIP
- 项目2 2.2 植物的组织(3)(课件)-《植物生产与环境》(高教版第4版)同步精品课堂.pptx VIP
- 插花艺术基础培训插花培训.ppt VIP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必修1 美术鉴赏《第四单元 外国美术鉴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docx
- 课程思政计算机基础教案(包含思政目标)(Windows Office ).pdf VIP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铁塔修).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