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2020年9月12日,①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②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长孔伟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③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机。④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就是使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的叠加与纠缠特性,运行量子算法与量子软件的新型计算设备。⑤量子计算是人类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⑥半导体芯片的制程目前已经达到了5纳米的尺度。⑦5纳米大小只相当于40个硅原子大小,如果硅基半导体器件继续缩小5倍至1纳米级,⑧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从‘经典物理学’深入到了‘量子物理学’领域。⑨在本源量子云上运行体验典型量子应用,能够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理解本源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21.③将“计算机”改为“计算模式”;④在“量子的叠加”前加“利用”;⑦将“5倍”改为“五分之一”或删去;⑨将“使用、理解”改为“理解、使用”。【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运用能力。③处,“量子计算是一种……的新型计算机”主宾搭配不当,“计算机”改为“计算模式”;④处,“量子的叠加”前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利用”;⑦处,“缩小5倍”搭配不当,“5倍”改为“五分之一”或删去;⑨处,“使用、理解”语序有误,应先理解再使用,改为“理解、使用”。《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指《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的经传题目解说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宗旨和原则。“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①“博学”之态;②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四书集注】与《大学》南宋·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宗旨,原则。明明德:彰明美德。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亲作“新”,“新民”是使天下人去旧立新。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如何理解这句话?它有什么作用?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自我修炼→影响他人→终极目标境界逐层提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合宜。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就坚定不移;志向坚定,则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性情安和;性情安和,则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则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顺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本末”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要接近“道”,最根本的是什么?至善(修身)志向静心性情思考处世先做人,后做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