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发明.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四大發明

造紙法

造紙法

在紙沒有被發明之前,人們曾經用各種方法記文字 :

古蘇美人在板上刻寫文字

古埃及人用尼河的一種水草寫字

古印人用一種大棕櫚樹的子寫字

古代歐洲人把文字記在羊皮上

你猜猜,古代中國人在麼東西上面寫字呢 ?現在就看看中國造字的發展吧!

(一)第一階段:中國的殷商時期(約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前1122年)

那時代沒有紙,重大事件是刻在獸骨或鑄鼎上。

甲說:「天天捉龜去刻字,龜都要絕種了,小龜能不能用別的東西替代你呢?」同學們,您有什麼解決

方法呢?

商末開始,人們逐漸用竹簡、木簡代替甲骨記文字。

過程:砍竹→削竹→刻字→造字

知多一點點:中文「冊」字與古代中國人們用竹刻字有關嗎?

冊:中文的「冊」字就是四片竹簡穿在一起的形狀。

(二)第二階段: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同學們,試想想,人們用竹簡刻字,有麼方呢 ?竹簡很笨重,方。你們想到有麼解決方法呢 ?

當時人們發現絲和庥被打過後,蓆子上會留下一層薄薄的纖維片,可以用來寫字。

(三)第三階段:東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220年)

東漢和帝時(公元89-105 ),中國出一個有名的造紙能手叫蔡

同學們,聽聽故事吧!有一天,蔡倫看了一天的竹簡,他累透了,心想:「庥和蠶繭可以捶成片,那麼

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打成片呢?你猜是什麼東西呢? 樹皮、庥頭、破布、糷魚網

造紙的過程:

1.先去找些樹皮、庥頭、破布、糷魚網

2然後把它們剪成小塊兒,用石槌搗糷

剪成碎塊的樹皮、庥頭、破布、糷魚網扔進大水池。直至這些東西被水浸透。

再用竹壓去水份

5最後把壓好的紙貼在壁上烘乾

最後,蔡因做紙有功,特封為「亭侯」

知多一點點:

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裡面已經有「紙」字,用「糸」字作部首,說明紙是絲棉做的。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

有紙可以寫字,但中國古代的書是怎樣印刷的呢 ?同學們,你想到是麼方法嗎 ?

(一)西元一世紀的東漢以後

時代背景:因造紙業的發展,使抄書的風氣在全國盛起。

想一想:抄書會出現什麼問題呢? 漏字、錯行

因抄書所帶的,西元四世紀開始,碑的方法被廣泛使用,是印刷術發明以前複製文字和圖畫的主要方法。

碑的過程 :

先用清水把紙噴溼

再把溼紙鋪在石碑上,抹平

用布團拍打紙,有字的地方進去

把墨沾在布團上,將紙拍黑,字就顯出

(二)七世紀建立的唐朝

時代背景:唐朝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極盛時代,書籍的需要大增,用石碑和印章複製文章已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發展過程;拓碑→木印

你知道原因嗎? 石碑較重,搬運不便

木印的過程:

刨板

將字模反貼在木板上

雕刻成陰文

刷子沾墨輕刷木板

把白紕輕輕覆在刻板上

用布團捶實

雕刻印刷就這樣誕生,並很快在各地起,到西元九世紀已普遍使用。

知多一點點: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你猜在哪裡? 中國

遠離唐朝的京城的敦煌千佛洞,香火十分盛,當時的和尚共同刻《金剛經》,幾年後,經書刻完了,六張大紙首尾相連形成一卷書,真是天下奇蹟!《金剛經》題有“咸陽九年四月十日”字樣,咸陽九年就是西元868年,說明這部經卷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

(三)公元十一世紀的北宋中期

雕刻印刷發展到全盛時期,僅國子監,就存放著十萬多塊刻版。

宋仁宗慶間 (西元1041-1048),平民畢昇發明活字印刷,使印刷技術向前跨進一大步。

聽聽故事:畢昇家裡很窮,從小跟隨父親打漁為主,幾年過去了,畢昇已能獨立雕版。在雕版的過程中,他發現若一筆刻壞,整塊版就作廢了。他心想:「難道沒有辦法可以補救嗎?」最後,畢昇想到若刻成單

個的字,用時組成一塊版,不用時再拆開,留著下次用,這方法更省力。他更發現活字不單刻字容易,而且拼拆方便,泥活字很快推廣起來,加快了印刷周期,也節省了木材。

(四)公元十四世紀的元朝

到十四世紀的元朝,農學家王禎用堅硬的木頭刻三萬多個字,並用竹片將拼好的字夾緊。這樣,印出的書清楚,質也好。王禎做的東西叫「轉貯字架」,由個直徑約七尺的大盤組成,

一個叫「韻」,一個叫「雜字」。常用的字按韻排在韻字盤種,常用的字放在雜字盤,一人唸稿,一人坐著撿字,又快又。

總結:中國印刷術的發展:拓碑→印章→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指南針

指南針

考考你:中國的秦朝(西元前221年到206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陝西咸陽建造了阿房宮,因建阿房宮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有人暗中想刺殺他,但仍未進入宮內已失敗了,您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原來,阿房宮裡的大門是用一整塊磁石做到,凡有兵器的人都會被吸在上面。這是二千年前的事,後來

指南針就是用磁鐵做成的。

第一階段 戰國時代

千多前戰國時代的指南針稱司南,它很像一把大勺子放在正方形的大板上。

第二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境外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