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下列词
题:_____只缘:_____不识:_____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
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__”。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
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
[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
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西林壁》前两句写__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
然景象,还告诉我们_______。
[5]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1/7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____,同“寨”。()
A.zàiB.cáiC.zhàiD.chái
[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A.用鼻子闻味B.用耳朵听见C.用眼睛看见
[3]理解古诗,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
觉。(_____)
(2)“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_____)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
中的空寂。(_____)
(4)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
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_____)
3.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题西林壁”中的“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诗人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
角度观察了庐山。
[3]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B.去山中游玩时,无论走多远,换多少地方都没办法看到山的全貌,因为山太
大了。
[4]由这首诗我们可以想到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阅读。
梅雪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