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案例導入;提問:
護士應如何區分三叉神經痛與牙痛?入院後護士應從哪些方面對病人進行評估?針對其疼痛可以給予哪些方面的護理措施?如何儘量避免誘發疼痛?如何為該病人做好健康指導?;分析提示;;病因與發病機制尚未明確
周圍學說:多種原因引起的壓迫所致
中樞學說:異常放電;一般情況中老年多見,40歲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多於男性
症狀
疼痛
體征神經系統檢查一般無陽性體征;藥物治療:首選,無效或失效時選用其他療法
卡馬西平首選,70%~80%有效。常見不良反應有頭暈、嗜睡、口幹、噁心、消化不良等。若出現皮疹、共濟失調、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心絞痛、精神症狀等需停藥。孕婦忌用。
苯妥英鈉
氯硝西泮
加巴噴丁
巴氯芬
;神經阻滯療法服藥無效者可試行無水乙醇或甘油封閉三叉神經分支或半月神經節,破壞感覺神經細胞
神經節射頻電凝療法適用於年老體衰有系統疾病、無法耐受手術者
手術治療適用於藥物和神經阻滯治療無效者,如微血管減壓術;評估病人的病史,詢問疼痛特點,尤其注意有無觸發點
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
評估病人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以及疾病是否對病人的生活有影響,如睡眠、工作和社會交往,有無引起恐懼、焦慮、抑鬱等;疼痛:面頰、上下頜及舌疼痛
與三叉神經受損(發作性發電)有關。
焦慮
與疼痛反復、頻繁發作有關。;病人能夠敘述引起疼痛的原因與誘因
病人能應用緩解疼痛的方法和技巧,減輕疼痛
病人能生活有規律,盡可能減少刺激因素
病人能遵醫囑合理用藥
;一般護理環境、營養
疼痛的護理觀察疼痛特點、避免誘因、指導放鬆技巧
用藥護理按醫囑服藥,告知藥物作用、不良反應及處理
心理護理
健康指導
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疾病知識和自我護理方法
生活有規律,進軟食,忌過硬、過熱、過冷,洗臉、刷牙時動作輕柔,以免誘發疼痛
遵醫囑合理用藥,注意觀察不良反應,服用卡馬西平患者定期監測血象和肝功能
出現眩暈、皮疹或行走不穩時及時就醫;病人能說出疼痛的原因與誘因
掌握本病的有關知識和自我護理方法,盡可能減少誘發疼痛
能有???運用減輕疼痛的方法,消除緊張情緒;如何區別三叉神經痛和壓痛。
簡述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表現。
簡述三叉神經痛患者的健康指導要點。;案例導入;提問:
入院後護士應從哪些方面對病人進行評估?2周前的腹瀉病史與此次發病有無關系?針對四肢無力、吞咽困難、呼吸費力等可以給予哪些方面的護理措施?重點觀察哪些病情變化?有哪些問題可危及病人生命?如何為該病人做好健康指導?;分析提示;;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本病可能是與病毒感染有關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分患者患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腸道感染史或疫苗接種史;一般情況發生於任何年齡,全年均可發病,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多數病人病前1~4周有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症狀,或有疫苗接種史
運動障礙
首發症狀常為四肢對稱性無力,自遠端向近端發展或自近端向遠端加重
常由雙下肢開始逐漸累及軀幹肌、腦神經
嚴重病例可累及肋間肌和膈肌導致呼吸麻痹,危及生命
感覺障礙肢體遠端感覺異常(如燒灼感、麻木、刺痛等)和(或)手套、襪套樣感覺減退
腦神經損害以雙側面神經麻痹最常見,其次為舌咽和迷走神經麻痹,表現為面癱、聲音嘶啞、吞咽困難;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出汗增多、皮膚潮紅、手足腫脹、營養障礙、心律失常、體位性低血壓、排便排尿障礙等
併發症肺部感染、肺不張,少數有心肌炎和心力衰竭
心理狀態焦慮、恐懼、悲觀和抑鬱等;腦脊液檢查典型改變是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肌電圖檢查
腓腸神經活檢;輔助呼吸
呼吸麻痹是本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重症患者應置於監護室,嚴密觀察病情,定期做血氣分析
對有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降低、血氣分析動脈氧分壓低於70mmHg時,先行氣管插管,如無效可行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
加強氣道管理,定時翻身、拍背,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感染
血漿置換
直接去除血漿中致病因數如抗體
病情較輕者每週交換2次,重症者每週交換6次
禁忌證有嚴重感染、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礙等;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過敏或先天性IgA缺乏病人禁用
其他治療
急性期給予足量B族維生素、維生素C、輔酶Q10
給予高熱量易消化飲食,對吞咽困難者可進行鼻飼
患肢處於功能位,早期進行康復治療;評估病史詢問病人發病前1~4周有無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無免疫接種史,有無咳嗽、咽痛、發熱、腹痛、腹瀉等。
評估身體狀況如生命體征,尤其注意觀察有無呼吸困難。檢查雙側肢體的運動、感覺障礙程度及分佈範圍,有無腦神經損害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評估營養狀況,注意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結果,如腦脊液檢查、肌電圖檢查等是否異常。
評估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以及疾病是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