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面瘫
【概述】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病位在面部;病因病机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临床特点为发病急速,口眼向一侧歪斜。临证分为:风邪袭络、风寒阻络、风热阻络、风痰阻络、肝胆湿热、气血亏虚、肝郁气滞、瘀血阻络、肝阳上亢等。西医学的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等属于本病范畴。
名医案例
魏子孝医案(1则)
案一:养血祛风、清热化湿治疗面瘫
面神经炎气血痹阻证夹湿热之面瘫,以养血祛风、清热化湿收效。
个人信息:庞某,男,61岁。医案编号:161191o
初诊:2015年5月28日。
主诉:口眼歪斜4天。
现病史:患者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眼歪斜,左侧额纹、鼻唇沟消失,左眼睑闭合困难,就诊于急诊,诊断为“面神经麻痹”,予腺首钻胺肌内注射及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现症见:左眼睑闭合困难,左眼干涩,口角流涎,左侧鼓腮无力,可缓慢少量进食,进食量尚可,体力尚可,无四肢麻木感,无耳鸣,无视物模糊,二便调,夜眠安。检查:舌尖红、薄黄微腻,脉滑。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既往2型糖尿病5年,现查糖化血红蛋白14.30%。颈部血管超声示:①双侧动脉粥样硬化;②双侧椎动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示:①胆囊扩张;②双肾弥漫性病变、右肾囊肿、右肾结石可能。下肢血管超声示:①下肢动脉轻度粥样硬化改变;②下肢深静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面瘫,气血痹阻,夹湿热证。
西医诊断:①面神经炎;②2型糖尿病。
治法:养血祛风、清热化湿。
方药:四物汤及牵正散加减。丹参20g,川号12g,鸡血藤15g,防风10g,白芷10g,羌活12g,白蓑藜12g,苍术12g,黄苓10g,板蓝根20g,僵蚕12g,白附子6g,全蝎6g。水煎服,日1齐I连服7天。配合西医降糖、营养神经治疗。
二诊(2015年6月4日):服药后患者流口水症状消失,吐痰无力,左侧鼓腮恢复,仍口角歪斜,左眼睑闭合困难,三多症状不明显,体力尚可,夜眠安,小便调,大便干。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滑。调整用药,上方去鸡血藤、羌活,加荆芥穗15g、地龙12g。患者症状已明显缓解,鼓腮恢复,流涎症状消失,仍需进一步维持治疗,出院调息。
按:本案患者症见口眼歪斜,左眼睑闭合困难,左眼干涩,口角流涎,左侧鼓腮无力,临床症状典型,面神经炎诊断明确,属中医“面瘫”范畴,证属气血痹阻。“面瘫”症状的记载可见于《灵枢?经筋》足阳明经筋疾病论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魏教授认为,本病发生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一般急性期以祛风为主,恢复期以养血为重,活血化瘀通络贯通于全过程的始终。此患者急性发病,当从“风”论治,然风有内风、外风之分。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如《灵枢》所说“真气去,邪气独留”,治疗上主要以疏风散邪,扶助正气为法;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金元四大家分别提出火热、心火暴盛、正气自虚、湿痰内生等认识,至清叶天士明确以“内风”立论,《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阐述:“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魏教授认为,此患者当从内风论治,内风多责之于肝,肝体阴而用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治疗以养血祛风为主,佐以清热化湿。方用四物汤合牵正散之意化裁应用,四物汤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养肝体,调肝用;牵正散祛风化痰止痉,全方养血活血,化痰祛风,佐以清热化湿,收效明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