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水肿
水肿是指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又称“水气二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概分为阳水、阴水两类。阳水发病较急,多从头面部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上为著。阴水发病较缓,多从足附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阳水多属实证,阴水多属虚证。阳水迁延不愈,正气渐伤,可转为阴水。阴水复感外邪,肿势增剧,则出现阳水证候。
西医学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肝硬化、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疾病出现的水肿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是肺脾肾三脏对水液运化,输布功能失调而致。其病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并与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不畅有关。
因风邪外袭,内侵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畅,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而发为水肿;或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脾气亏虚,中阳不振,不能化气行水,水湿横溢肌肤而成水肿;或生育不节,或房劳所伤,内耗肾元,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辨证论治】
辨证以头面、眼脸、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症。
L阳水多为急性发作。初起面目浮肿,继则遍及全身,肿势以腰以上为主,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恢复较快,小便短少而黄。可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苔薄白,脉浮或数。
2.阴水多为慢性发作。初起足时微肿,继而腹、背、面部等渐见浮肿,甚则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肿势时起时消,按之凹陷恢复较慢,面色晦黯,皖闷纳少,小便清利或短涩,大便或清,苔白滑,脉沉细或结代。脾虚者兼见脱闷纳少,大便澹泻;肾虚者兼见肢冷神疲,腰膝酸软。
治则利水消肿。阳水者疏风宣肺,通调水道;阴水者温补脾肾,化气行水。取足太阴经、足阳明经、任脉及背俞穴为主。
主穴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
配穴阳水加肺俞、列缺、合谷;脾虚湿困加中月完、足三里、脾俞;肾虚水泛加关元、肾俞、气海。
方义水肿是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方取水分、水道通利水邪;三焦俞、委阳可行三焦之气,气行则水行;阴陵泉有利水渗湿之效。诸穴共奏利水消肿之效。
加肺俞、列缺、合谷散邪宣肺,通调水道;加中皖、足三里、脾俞健脾以运水湿;加关元、肾俞、气海温阳化气行水。
操作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者加灸;背俞穴应注意针刺深度,不宜过深。每日1次,留针20?30min。
【其他疗法】
1.皮肤针法在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和第二侧线上轻轻从上向下叩刺,以皮肤微有潮红为度,隔日1次。
2?耳针法取肺、脾、肾、皮质下、膀胱。每次选3?5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20?30min。每日1次。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2?3日更换1次。
.刺络法取肾俞、腰俞、委中、阴陵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用于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
.穴位敷贴取神阙、涌泉穴。用车前子10g研为细末,然后与独头蒜5枚、田螺4个共捣烂,敷贴于神阙穴;或用藁麻籽50粒,瘫白4个,共捣成泥敷涌泉穴。每日1次,连敷数次。
案例分析
某某,女,41岁,干部,2000年10月5日初诊。主诉:近3年来双下肢水肿渐甚,并延及双手及眼皮,曾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无效。曾服用过吠塞米,但停药后不久,水肿又如前。做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B超、脑CT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查其面色晦黯,手、足、腿处皮肤按之凹陷恢复较慢,伴有身体倦怠乏力、大便澹而不爽,嗜睡,头脑不清,易忘事,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证属脾肾两虚、水湿内停。治宜健脾温肾、助阳利水。取穴:脾俞、肾俞、气海、阴陵泉、足三里,在脾俞、肾俞、气海三穴上加温针灸,每次1穴1壮,共5壮。共治疗9次水肿消退,但仍有大便酒,后加天枢而愈。
分析:肺脾肾三脏与水液的运化,输布功能密切相关。该患者因脾肾两虚,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发为阴水。取脾俞、足三里健脾行水;肾俞、气海温阳化水;阴陵泉为祛除水湿要穴,可增强健脾利水消肿之效;脾俞、肾俞、气海三穴加温针灸,能加强温阳行水之功。诸穴配合使用,则气机和畅,水道通利而水肿得消。
【按语】
.针灸治疗本证有一定效果。可以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反复发作。但当水肿出现胸满腹大、喘咳、心慌、神昏等水毒凌心犯肺症状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水肿病人,应采用低盐或无盐饮食;忌酒,禁食辛辣、虾蟹、生冷食品。
.注意摄生,应起居有时,预防感冒,不宜过度疲劳,节制房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