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明朝中后期的佛教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是中国佛教融
合以致于成熟的重要时期。憨山德清(1546-1623年)为此时期的佛学大师之一,他的
《老子道德经解》就是站在佛教观的立场,去解读老子思想的一部著作,体现出了他“佛
道融通”、“教三道一”的思想主张,为晚明佛教的发展与复兴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从晚明社会背景出发,简述晚明社会背
景对憨山德清佛学思想的影响,明朝《道德经》的注解潮流对憨山《老子道德经解》注
解倾向的影响。第二个部分为《老子道德经解》中憨山德清的佛教心性思想,憨山德清
用《楞严经》和《法华经》的佛学思想去禅解老子的道家思想,体现出他的佛道之间的
共通性。譬如他以佛教中“人乘”、“天乘”和“佛乘”来区分“儒”、“道”、“释”三教;
以唯识宗“第八阿赖耶识”的思想来阐释老子之“道”的内涵;以“三界唯心,万法唯
识”的唯心识观去看待三教的“同一性”等等。第三个部分主要从佛教修行论的角度出
发,阐释憨山德清以佛教“清净之自心”的思想来禅解老子的“无为”;用“无念”来
理解老子的“虚心体道”;以“无我”来解读老子的“少思寡欲”;以及从佛教修行论
视野下的“天乘止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憨山德清从佛教修行论的角度出发,所理解
《道德经》中的修行和入道的方法。憨山德清强调“无身无大患”的思想,认为守道的
要旨就是去“贪欲”,要求人们要像圣人那样“修真”,做到清净无欲。文章最后一部分
为憨山德清“以佛解道”之意义,憨山的“以佛解道”是在坚持佛教优越地位的基础上,
发扬了他的“三教一源”的思想理论,促进了晚明佛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
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晚明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中国思想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
花齐放的局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憨山大师“以佛解老”、“以孔解老”、“以庄解
老”就是为了促进佛教与儒、道两家的联系与汇通,让晚明时期的佛教得到社会大众的
认同,使佛教自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关键词:憨山德清,《老子道德经解》,阿赖耶识
1
Abstract
BuddhisminthemiddleandlateMingDynastyhasaspecialpositioninthehistoryof
ChineseBuddhistthought,whichisanimportantperiodfortheintegrationandmaturityof
ChineseBuddhism.HanshanDeqing(1546-1623)wasoneoftheBuddhistmastersinthis
period.HisinterpretationofLaozisTaoTeChingisabookthatinterpretsLaozisthoughts
fromthestandpointofBuddhism.ItreflectshisideasofintegrationofBuddhismandTaoism
andunityofthreedoctrines,andmakescontributionstothedevelopmentandrevivalof
BuddhisminthelateMingDynasty.
Thearticleis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partismainlyfromthesocialbackground
ofthelateMingDynasty,brieflydescribestheinfluenceofthesocialbackgroundofthelate
MingDynastyonHanshanDeqingsBuddhistthought,andtheinfluenceoftheannotation
trendoftheMingDynastysTaoTeChingonHanshansannota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