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高中语文: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研读、讨论文本,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赏析,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悲凉美”这一独特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诵、研读、讨论课文,赏析作者所描写的“故都秋景”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悲凉之美”这一独特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诵读,体味语言、情感

谈话法。师生对话,加深文本理解

探究法。学生合作探究,挖掘情感内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2.音乐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先来看这些诗句:(PPT展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欧阳修《秋声赋》: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从这些诗句中,你能看出诗人对“秋”怀有怎样的情感?

——喜爱、哀伤、痛苦

那么本文作者郁达夫又对“秋”怀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一起去感受、品味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一起走进他的审美情感世界。

二、领悟秋情

1、PPT: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思考作者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怀有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的?

——喜爱、向往、眷恋、痴迷(板书:秋情:喜爱、眷恋、痴迷)

——“不远千里”“不过想饱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

——“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秋天三分之一的零头”

2、在这两段中,郁达夫交代了他喜欢“故都的秋”的什么?

——第一段:“秋味”“清、静、悲凉”(板书:秋味:清、静、悲凉)

三、赏析秋味

文章中哪里体现了“清”和“静”

——钓鱼台的柳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反衬出静)槐蕊踩在地上声音也没有。(静)蓝色和白色的牵牛花(清淡);灰沉沉的天底下……天又青了……很厚的青布单

【此部分,多读,读的时候提醒同学们注意语速语调】

四、理解“秋魂”——悲凉之美

喜欢北国的“清、静”可以理解,为什么连北国的“悲凉”也喜欢?【可先找一个同学回答】

——郁达夫对“故都”北平有深深的眷恋,哪怕是它的“悲凉”也是让我喜欢的。(可是他是浙江人,北京不是他的故乡,)

——对北平有独特的情感

——第12段“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秋的悲凉”,郁达夫也是文人,所以他也喜欢秋天的“悲凉”也就是他和古人产生了共鸣)

——第12段““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他通过对中国古代的秋士之悲的感动,触发了他对于自身命运的感触,古人对秋的感触也出发了他内心的感动。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体验,然而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体验,他从古人对“悲秋”的感动中获得了共鸣。(板书:“悲凉”后写士人的悲鸣/“文人的感动、共鸣/士情的感动”)他在感动什么?

(第三个问题如果有学生能答到第12段就在这里直接点出“士情的感动/士人的悲鸣/“文人的感动、共鸣/士情的感动”,如果没有人答出来就放在最后交代)

既然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困惑,那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语言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文章则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就以“文观心声,言观其情——了解郁达夫的审美追求”(PPT:文观心声,言观其情——了解郁达夫的审美追求)为话题,通过品味语言,来尝试探索他为何如此钟爱故都的秋的“悲凉”。

(PPT:以“诵读”和“品味语言”为媒介,选择你最感兴味的地方,谈谈此处如何体现“秋的悲凉”,这种“悲凉”又为何让作者喜爱,甚至想要“饱尝”?

探究要求:

小组合作,大家要共同参与。

要立足文本,揣摩语言,不可以牵强附会。

发言者先朗读所选文字,然后谈谈哪里体现了“秋的悲凉”,这种悲凉又为何让作者喜爱。开始讨论。

第三段体现了秋的悲凉,无论是“钟声”还是“破屋”“破壁腰”一个“破字”带给人一种沧桑感、历史感和沉重感,“浓茶”带有一种苦涩,浓茶如人生一般,品茶是北平人日常的活动苦涩甘甜兼有,回味无穷,品味浓茶如品味人生。这种带有文人雅趣的“悲凉”使郁达夫想要“饱尝一番”。“破屋、很高、很高,破壁腰,给人沧桑、沉重、历史”——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板书:“世趣的闲雅、历史的沧桑”)

柳树是一种弱质的树种。一到秋天,柳枝就再无夏日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