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oc

关于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女性主义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狄金森诗选》出版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8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主要从狄金森生活环境与诗歌的关系,诗歌主题及格律方面进行研究,代表论文有金昌的《美国诗人惠特曼和狄更生》,黄修齐的《试评艾米莉·狄金森的诗》[1]。

20世纪9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于狄金森诗歌的语言、结构、诗歌意象、诗歌译介等面。刘文哲的从狄金森诗作的审美时态、抒情视角和语言张力的构建入手探析诗人的内心[2]。1992-1997年,董洪川相继发表了五篇关于狄金森的论文,分别研究了狄金森的信札、诗歌语言艺术、爱情诗等。1996年洪振国从狄金森的诗学观及思想、艺术等方面分析她的现代主义特色。1998年张跃军从翻译的角度对其诗歌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把狄金森与台湾女诗人席慕容比较,对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诗人的诗学观、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3]。

21世纪初对狄金森的研究开始增多,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主要集中于狄金森生平传记、诗歌内部研究及多角度评论研究。首先,生平传记研究主要聚焦于诗人隐居的原因,如:诗人感情纠葛、作品得不到赏识、宗教观、家庭环境等。蒲隆从狄金森的成长经历及宗教诗歌角度探索狄金森的身世。其次,诗歌内部研究主要集中于意象、主题研究,在意象研究上,江玉娇发现迪金森诗歌中陌生化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遐想空间[4]。而潘薇从具体意象的角度研究,认为具体意象的抽象表达造就了诗人的独特风格。在宗教观、死亡主题研究上,顾晓辉认为狄金森对待宗教的态度随着自身的成长经历发生改变,从青少年时期反抗基督教教规教义的束缚到对上帝态度的转变,直至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宗教观和神学体系。陈莉莎从文本解读中去分析狄金森自己的死亡的观察与体验、死亡与永生及她对待上帝的信仰与苦恼的态度。再次,多角度的诗歌评论研究上,主要集中于超验主义的爱默生、沃兹沃斯及英国巴罗克文学传统等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影响[5]。

除此之外,学者还从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心理学、尼采的透视主义认识论、联觉思维机制、边缘美学的角度及黑色幽默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与国内文化结合进行研究也成为了一大亮点,如把狄金森与我国诗人李清照、作家张爱玲、文学家余光中相联系,充分肯定了狄金森在美国文学的地位。

??

??从以上的国内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国内研究由于缺乏资料,研究相对滞后,且具有重复性。由此可见,对诗人作品及相关研究著作进行翻译很有必要,同时,笔者认为研究者可以把狄金森诗歌与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结合进行研究,结合哲学学科、跨文化研究方面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不断丰富狄金森诗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楼俊速,张珊.2014年艾米丽·狄血蓉国际研讨会纪费[刀,中国比较文学,2015(02):215.

[2]刘文哲,刘立烨,文本死亡自我艾米莉恤血孬死亡诗歌结构形式解读[J]-外面文学研究,1993(01):10-14.

[3]洪振国.艾术莉·狄金杀现代主义的先驱[网,外国文学研究,1996(04),47-52

[4]蒲隆,刘晓晖,艾米莉·狄血杀:一个谜一话一样的人[切,盖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151-136.

[5];江玉娇狄血杀诗歌中的抽象塞义--从文平理论“陌生化”视角探讨抽象塞象的美学意义[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34-37

文档评论(0)

151****7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