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反思
一、本堂课设计初衷
本节课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教材首先通过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之
后列举少数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探索认识的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
极佳素材。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经典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经典实验课是很枯燥的,
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样,学生就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在传统的教学中,
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
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
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
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
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
本方法。如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噬菌
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
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
养。因此,本节课我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
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分析经典实验,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1)基础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我先让学生了解格里菲斯所用两种肺炎双球菌特点,再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四组实
验的结果。提出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一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证据之一,艾弗里实验
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为基础,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分析考虑证明遗传因子
是什么物质的方法。之后介绍艾弗里的实验方法,逐步剖析经典实验。
(3)证据之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教师显示T噬菌体挂图,让学生了解噬菌体结构。探究两组实验,与学生共同讨论
2
分析,学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借助媒体手段与设疑分析,突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本节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整体上较完整,创新之处在于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的做法,
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掌握课堂的主
动权,在探索中求真、在求真中找到喜悦,增加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与信心。本节课的教
学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
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
知的过程。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和遗憾。比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第三组
实验结果时,学生对死亡的S型菌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原因有一点迷惑。对于这个问题,
如果在介绍格里菲斯所用两种类型肺炎双球菌时,就使学生明确S型菌有毒是因为它的多
糖类荚膜,这样便于学生对第三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另外,分析总结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
验的结论后,我让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科学家来找到证明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
是什么。我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提高。但是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分析能力与创新能
力,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分析部是那么彻底,因而影响了思路,如果给与学生适当的启发,
帮助效果会更好。
还有,课堂语言不够规范,由于紧张还有口误的地方,离标准课距离较远,需要继续
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