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pdf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范文

一、设计理念。

意境与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体会意境与情感都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最好的方

式就是复现意境,即站在作者角度描绘还原意境。本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品味这

一首词所蕴含情感的基础上,走近作者,进行意境复现,想象词境,最后再跳出文

字,体会词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在体会该词的情感中,体悟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

的人生。

三、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

度。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解题。

(1)同学们,你们已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了,即将与老师、同学离别。

离别意味着不能经常见面、共叙衷肠。当然,同学们的离别是要奔赴更美好的前

程,那我们伤感中又会有为同学、朋友高兴、为他们祝福的心情。说起离别,我们

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送别诗。同学们,你能回想起哪些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送别的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

东》。这首词与我们刚刚回顾的一首诗,题目有什么相似之处?从题目中你能了解

到哪些信息?

2、了解词牌,了解作者。

(1)同样是送别,李白、高适、王维写的是诗,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一首

词。同学们知道诗和词有什么区别吗?

(2)词牌,表示词的节奏,是古人的一种伟大创造。不同的词牌,既有不同

的字数、节奏、音韵,甚至还能表现不同的意境。当然,随着词的发展,不同词牌

一定代表着某种风格或意境的功能越来越淡化。既然词牌代表的是不同的节奏、韵

律,这么看来,词牌就一定会有多种了。同学们能回忆原来都学过什么词牌吗?今

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又是什么呢?

(3)介绍作者。

(二)学习课文。

1、行走词阃,品味情感。

师:这首送别词让我们穿越时空“观看”了一场友人离别的话剧,体会到了一

种离别带来的伤感,也体会到了友人发自内心的嘱托与祝愿。无论诗还是词,字数

都是有限的,都是极讲究用字的。有限的文字,蕴含了作者无限丰富的感情。就让

我们到词中去走一回,去品味这送别的味道,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感受!

上片:伤离别——体会作者融于山水间的离愁别绪。

(1)我们先看词人送别友人的这段路程。大胆想象一下,一路上他们都可能

看到什么风光?

(2)是的,沿途一定会有很多的景物,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了山和水来

写呢?除了山、水,还写到了什么?

(3)你发现作者又是怎么写这山、水的呢?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特点呢?

(4)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水和山比喻成美人的眼波和眉峰呢?

(5)仔细想一想这句:“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里的两个动词

“横”和“聚”的用法有什么精妙之处?

(6)原本呢,水也好,山也好,都是没有感情的一种存在。可是,在作者的

笔下却都变成了一种有情之物。这山水就是那个美人,她不仅眼睛含情脉脉、柔情

似水,而且还眉头紧锁。为什么会眉头紧锁,而不是眉开眼笑呢?

(7)你觉得这个美人是一位真实存在的美人吗?为什么?

(8)“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想象一下,

“眉眼盈盈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9)这里的“眉眼盈盈”与前面写到的“眉和眼”有什么联系吗?

(10)结合前面的“眉”、“眼”两句,想一想:这个人和前面山水所喻的美

人是不是同一人。

(11)在朗读中体会双关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祝友人——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与转折的直接抒发。

(1)我们来读一读下片,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是依然这么的愁苦、

伤感吗?

(2)你从“才始送春归”一句中的“送春”二字了解到了什么?

(3)春天的归去给人一种光阴流逝不再来的伤感,而偏偏这时“又送君归

去”。这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呢?

(4)你觉得作者用两个“送”字有什么好处呢?

(5)除了这两个“送”字,还有两个……

(6)两个“归”,分别是谁归呢?

(7)这份离愁,因伤春再加离别而更加让人“销魂”。那么,接下来作者是

描写他的痛苦离情吗,还是别的什么呢?既然阻挡不住友人离去的脚步,既然离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