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的“职称”之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圣陆羽的“职称”之谜

陆羽古时就叫“茶圣”吗

诸位读者朋友,从这一期开始,我与大家一起来研读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茶经》。

学习一部流传千年的经典,自然要从了解作者开始。那么本文便先与您聊一聊陆羽的一些趣事吧。

我们今天都尊陆羽为“茶圣”,可其实古时陆羽先生的“职称”不止于此。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九六《陆羽传》中写道: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犹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二零一《陆鸿渐》中则说:

今为鸿渐形者,因目为茶神,有交易则茶祭之,无以釜汤沃之。

由此可见,唐代茶业从业者将陆羽称为“茶神”而非“茶圣”。

上世纪八十年代,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在编写《茶经述评》时写道:

唐代陆羽所作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书成于8世纪60—70年代,距今已1200多年。这部书不仅受到我国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作者陆羽,后来还被劳动群众誉为“茶神”。

您瞧,吴老笔下的陆羽仍采用了“茶神”的称谓。

陆羽的“职称”,也不止“茶神”一个。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卷三《陆羽》中记载: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很显然,这里称陆羽为“茶仙”,也未提“茶圣”二字。那么陆羽老先生这“茶圣”的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事儿还跟吴觉农先生有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在评论吴觉农先生时,称其为“当代茶圣”。什么是“圣”呢?按《抱朴子内篇·辨问》中的说法:“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随后该书中还举例说:“故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吴老为中国茶产业贡献毕生心血,也确实担得起“茶圣”二字。可吴老一生谦虚,看着这么大一顶帽子,实在不敢接受。何况“茶圣”这个称谓前无古人,自己认下岂不是有欺师灭祖之嫌?于是大家便将陆羽尊为古代茶圣,以此与现代茶圣的称谓相对立。

其实细究起来,圣是指精于一道之人,但终究是活生生的人;至于神与仙,则早已得道升天,脱离了凡人的序列。这样说起来,陆羽被尊为“茶圣”,这职称是不升反降了呢。

陆羽的众多别号

不管茶圣、茶仙或茶神,都是稍显隆重的称谓。陆羽的好友常尊称其为处士,如皎然便有《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一诗。也有的好友尊称陆羽为山人,如皇甫曾有《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一诗。这里的处士或山人,都是对隐士的一种尊称。

至于后人对陆羽的称呼,那就更多了。例如陆羽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府城北茶山寺居住过,后人称其为茶山御史。又如朝廷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后人便称其为陆文学了。再如,陆羽曾在广州东园居住过,后人也称其为东园先生。

除去好友及后辈的尊称,陆羽还给自己起了不少别号。例如他出生在复州竟陵,所以自称竟陵子。又如他曾在湖州苕溪隐居,所以又自称桑苎翁。南宋大诗人陆游与陆羽同姓,所以在诗中有“桑苎家风”的说法,即典出于此。再如陆羽曾在竟陵城东东岗村居住过,所以也自称东岗子。

陆羽是中国茶学的奠基者,也是千古扬名的高雅隐士,文化地位不可谓之不高。所以后世提及他时,多用尊称或别号,而很少直呼其名。因此,了解熟悉陆羽的尊称别号,是学习研读《茶经》及古代茶学经典的必修课。

第一茶博士

其实陆羽获得的第一个“职称”,应该是“茶博士”。

“博士”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战国策·赵策》中记载:“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之?’”这里提到的博士,显然是褒义,可看作博学之士的简称。百家争鸣学术发达的齐国,最早将博士设为官职。许慎《五经异义》中记载:“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齐国的博士负责什么呢?主要是教授学问和出谋划策。秦汉也都设有博士的官职,工作仍是教育人才为主。如遇国家大事,博士也有义务为君主提供顾问服务。

因为博士长期负责教学工作,所以“博士”一词也逐渐成为了对师长的尊称。例如北齐时的张景仁,曾教授皇子高伟书法。高伟登基后,对张景仁十分尊重,人前人后仍称其为“张博士”。张景仁与同时期另一位皇子的老师张雕武,并称为二张博士。可以说,当时能被成为博士的一定是饱学之士。

那么陆羽又是如何成为博士的呢?《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目下记载: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衫、戴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歠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茶饮初盛行”之时。李季卿本是李唐宗室,长期生活在北方,对于茶了解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作为“宣慰江南”的官长,李季卿会见了两位善于茶事之人。他先見的是常伯熊,俩人相谈甚欢。后来见的是陆羽,结果竟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