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茶神的爱与痴
公元8世纪,也就是唐代的中叶,世界上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在天目山脚下的湖州写成。作者陆羽,被他的同时代人誉为品茶之仙,更被后世的人们尊奉为佑茶之神。这部中国古代关于茶的百科全书,已传遍百国千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陆羽的先人是谁?他自己也并不清楚自己的身世。他是个弃儿。或由于家贫,或由于子女过多,或由于灾荒。他刚一落地,就被父母扔在湖北天门县龙盖寺的庙门口。积智禅师收容了他,但和尚无法抚养婴儿。庙外不远处,有一位弃职隐居的官员李儒公,是位有佛学修养的居士。积智和尚便将这弃婴,托付李儒公夫妇代为扶养。他们有一位出生不久的女儿名叫季兰,李儒公便把这个弃儿,视为自己的养子,按排辈,给他取名季疵。被父母遗弃的婴儿,是不幸的孩子。这不幸,便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瑜中的瑕疵。
季兰、季疵,从小在一起游戏、读书,在一起作文、做诗。无忧无虑,两小无猜,欢乐充实,情同姐弟的少年时代过去了。直到他们十来岁的年纪,李儒公因母亲病故,急忙赶回湖州老家奔丧。临行匆匆,让积智禅师将季疵领回庙中。
僧人日夜念经,坐禅,需要以浓茶来解消困乏。唐代喝饼茶,有一套繁琐的制茶、煮茶技法。庙内饮用的茶叶,是僧人自己上山采来野茶树上的嫩叶,经过蒸煮、烘焙等多道工序,制成饼茶。古人沏茶,十分讲究茶汤的水质。先要取来碧清的泉水,或清洁的溪水、河水。再将茶饼碾碎,加上盐、姜、葱、鲜花等等多种调料。在木炭风炉上,猛火、文火地煮沸。经细筛过滤后,再斟入杯中。季疵在为师傅们侍茶的劳动中,学会了一套采摘、蒸饼等制茶技法,也学会了精巧的品饮沏茶技艺。
季疵聪明好学,老法师很欢喜他的灵性,要收他为徒,命他剃发为僧。但这位已经读过了许多诗书的青年人,很向往儒士,不愿为僧。他愿意读儒书,不愿诵佛经。季疵多次不听老和尚剃发的劝告,便被罚做苦工。他不堪忍受寺庙中的苦役,逃出山门,加入了唱戏的流动班社,四海为家,到处流浪,以唱戏为生。
季疵是勤于刻苦学习的青年,唱戏的余暇,读书,做诗。这种四海飘流的生活,使他拓宽了视野,增广了见闻。流浪中,时常经过一些茶山。他在寺庙里原本已对茶艺有浓厚的兴趣,这时便十分留意各处茶山上茶叶品种的优次,比较各地制作方法的异同,了解各处不同的茶艺习俗,品尝、分辨各山泉水的水质、水味。
读《易》时,季疵偶起一课,得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似乎命运注定他要成就为一个超凡脱俗的隐士。于是,这位不知自己家世的青年,便以陆为姓,以雁翼为名。取名陆羽,字鸿渐。
在陆羽二十四岁那年,爆发了安禄山的叛乱。长安陷落,戏剧班社解体,他只好随人流向南方逃难。陆羽原是飘荡的浮萍,无根无叶,逃往何处?他想起了幼年抚育过他的李儒公夫妇,想起了童年青梅竹马的游伴季兰。
陆羽千辛万苦,跑到了湖州。一打听,李儒公夫妇都已去世,季兰无依无靠,只好投身道观中,做了一名年轻的道姑。
陆羽无处栖身。季兰对他说,她在湖州有许多诗友,不妨去见见他们,也许可以找到一处暂时托身之地。
季兰领陆羽拜访了湖州妙喜寺的高僧皎然,这是中唐时期一位有名的诗僧。陆羽和皎然初见面,便感到志趣相投,谈兴浓,诗意更浓,很快便成了真挚的忘年之友。陆羽本来就熟悉寺庙生活,从此便寄住在湖州杼山妙喜寺。
季兰还介绍陆羽认识了另一位湖州诗人张志和。张志和有学问,但不愿做官,隐居在乡。他那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更是流传千古。张志和诗意飘逸的心态,深深地感染了陆羽,使他沉醉。一见如故,张志和也成了他密切交往的诗友。
此时湖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州刺史颜真卿,是一位诗人兼书法家。他的书艺,被认为是王羲之之后,继往开来的一位大书家。他原任吏部尚书,因性情太过梗直,得罪了皇帝,被下放到了湖州当州刺史,降为地专司厅级干部。颜真卿豁达大度,不介意官场得失,以写字、吟诗为乐。这位湖州刺史,毫无官架子,他和湖州城乡的几十位官民僧俗等诗人,都有非常密切的交往,同游乐,同酬唱。颜真卿非常赏识陆羽这位青年茶仙的才华,并在陆羽长期居住的妙喜寺旁边,特地为他建造了一座亭子,供他休息、赏景、会友。这亭子,是癸年癸月癸日奠基的,颜真卿便将此亭命名为三癸亭,并写了亭匾。当时的湖州文友们,常在此亭聚会,饮茶、赋诗、联句。
包括颜真卿、皎然、陆羽在内的湖州诗侣,有官员,有僧人,有布衣。不拘形迹,经常举行以文会友的盛大诗会。即席赋诗,常常形成十几人、二十几人,甚至三十人的大联唱。
这批社会身份各不相同的诗友,僧道官民共聚一堂。有一次在湖州开元寺集会,诗人们不拘形迹,谈笑讽喻。刘长卿因为有阳痿病,坦荡豪爽、落落大方的青年女道姑李季兰,居然当众用一句陶诗开他的玩笑:“山气日夕佳。”刘长卿也笑着以陶诗反讽:“众鸟欣有托。”这批襟怀坦荡、毫无城府的诗友,常有这类文士间的雅谑。
在诸多的诗侣中,和陆羽感情最深的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