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桔槔汲水的科技应用
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掌握利用水资源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古人除了修建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充分地利用地表水之外,掘凿水井提取地下水来满足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和日常所需也是寻常之事。
中国古人对水井的利用大概源自日常饮水的需求,至汉代逐步发展到“上可治田”的灌溉领域。当然,灌溉所需的井口数量要远远多于日常生活所需。北京复兴门外蔡公庄附近曾有古井群的遗址发现,井口密集度最大的地方每平均1.5平方米就挖有一口水井,因此考古学家推测,如此高密度的井口应为灌溉所用。
把井水从地下提出到地面,主要会用到辘轳和桔槔(jiégāo)两种提升装置。辘轳的发明稍晚于桔槔,但是它不受井水水位高低的影响,而桔槔受自身汲綆(悬吊汲瓶的绳索)长短的限制,则只适用于浅井。
据科学推测,桔槔的发明不晚于春秋时代,至秦汉时期,它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这在诸多的汉画像石上也有所体现。
用一根木棒,围绕一个固定的支点转动而进行工作,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智慧的古人似乎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比如“耒(lěi)”的应用便是一例。耒是中国最古老的农具,它由尖头木棒发展而来,添加上脚踏横木后便应是最初的古耒样式。耒的用途主要是翻松土壤,或点播种植谷物。
而桔槔的设计内涵则可称作中国古人利用杠杆原理的典范。桔槔树立的木桩或木架是固定不变的,与竖桩垂直的水平方向设有横木,竖桩与横木交叉的地方是“支点”,横木依支点可以上下左右转动;横木的一端捆绑有石块类的重物,另一端则用绳索悬吊汲瓶进行汲水。在汲水的过程中,绑有重物的一端,受重力的作用会产生辅助提升的效果,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
汲水所用的汲瓶呈尖底状,这在“武荣石室”的画像中,也能清晰地观察到。尖底状的陶瓷器物,无论是在考古发掘中还是在各大博物馆的收藏中,数量都委实不少。但是,尖底状的陶瓷器物发明在先,水井应用在后,也是考古事实。不过,无论桔槔所用的尖底瓶形制如何,尖底瓶于汲水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原理则是一样的。
由于尖底瓶的底部呈尖状,因此它的重心便在其腰部以上,空瓶时呈现出不平稳的状态,容易倾倒。当把空瓶置于水中时,倾倒之后,水便从口部流入,瓶内底部随着注水量的增多而不断加重,此时重心也会随之慢慢下移;重心下移后的表现便是汲瓶在水中的自动扶正,而此时的水还会不断地涌入瓶内,待瓶中灌满水后,重心会再次上移。此时如果把汲瓶提出地面,由于汲瓶仍然处在不稳固的状态,如果欲把水灌于渠中或倒入其他器皿,正是这种倾倒的状态节省了抬翻汲瓶的步骤,从这个层面来讲也属于省力的巧妙应用了。
桔槔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在电气化灌溉和汲水装置没有被普及以前,曾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以简单的方式为中国的古代农业生产和人类的日常所需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提水桔槔”之设计伦理反思.doc
- 初中物理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doc
- 耕织图里的古代农业智慧.doc
- 桔槔井灌工程——星罗棋布 藏水于沙.doc
- 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遗产及其价值研究.doc
- 中国传统设计与技术文化研究——中国工匠技术文化体系研究系列演变1.doc
- 中国古代的“水泵”.doc
- 中国古代对力学的研究.doc
- 空间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深度研究.pptx
- 空间生物医学研究-深度研究.pptx
- 物理(云南卷)(考试版A4) .docx
- 广州花都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七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广州花都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物理(云南卷)(考试版A4).docx
- 广州天河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docx
- 坐标测量机试题及答案.docx
- 地形数字测绘试题及答案.docx
- 地铁服务试题库及答案.docx
- 花店与茶馆合作合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