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doc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课题

最苦与最乐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积累“契约、任重道远、心安理得”等词语。

2.学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

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难点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我想,只有品尝过生活滋味的人才能说得出它们的准确含义。至于同学们,你们想说“苦”或“乐”,未免有些“为赋新辞强说愁”了。但梁启超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他的《最苦与最乐》,了解一下名人的苦乐观。

听。

用《黄河大合唱》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

明确:什么是最苦和什么是最乐以及最苦与最乐的关系这三个问题。

2.人生最大的苦是什么?最大的乐又是什么?

明确: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义。

明确:第一部分(1-3):论述“身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听,并交流看法。

讨论交流。

划分段落。

培养学生朗读和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揽(lǎn)

卸却(xiè)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

2.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笔记。

积累字词

深层探究

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这个问题后,一连用了三个设问,构成排比句,请分析一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这样一组设问构成的排比句,语气强烈,气势雄浑,给读者突出了“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这一观点,使人深受震撼。

2.在文中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明确:“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明确:首先,作者运用对比的方式,论述贫、失意、老、死不能算苦,然后,单起一段,先从对个人末尽到责任是一种苦,再层层深入,论述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己末尽到责任,那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这里使用的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

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又是怎样论述“尽责并得快乐”这一观点的?

明确:作者是分两步来论述的:一是责任完成才能得到快乐;二是从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

2.作者引用“如释重负”和“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用比喻的方法,论证“尽了责任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样一个观点。这是比喻论证法。

3.作者为什么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明确:因为快乐的源泉是尽责,尽责并得快乐,相反,不尽责并得痛苦。那么尽不尽责就在于个人的责任心,这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1.在第5段中,作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