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docx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PAGE1/NUMPAGES1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短文。

郑人买履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dù)。”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⑤(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

解释:①本文选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②度(duó):测量。③度(dù):量好的尺码。④反通假字,同“返”,返回。⑤遂(suì):于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①此句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

②《郑人买履》是一个宋代历史故事。

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两个是()

①《揠苗助长》②《刻舟求剑》③《掩耳盗铃》④《买椟还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两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选择与选文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

A.为是其智弗若与B.孰为汝多知乎C.十两为一斤

5.选择下面句中停顿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

A.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判断下面句子内容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选文语言简洁,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2)选文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

(3)选文中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正确,因为他的理由来自观察;第二个孩子则没有观察。()

(4)选文中两个孩子在证明自己观点时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é)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解释: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中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⑨法则:榜样。曷:同“何”,怎么。

7.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乎耳,箸乎心。___________________

8.“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9.“动静”的古今文有什么不同?

古文: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10.本文拿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1.“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A.要求B.寻找C.追求D.哀求

12.对“天帝使我长百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D.上天派我查百兽特长。

13.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指的是谁?

①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_____

②兽见之皆走。______

1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虎不知兽恐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则文言文故事,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盒子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