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巧算数学题》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斯巧算数学题课文一高斯巧算数学题课文二爱迪生课文一

高斯巧算数学题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他有:数学王子“的名誉,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简介导入计算以下数学题:S=1+2+3+4+5+6……+98+99+100=?你觉得应如何学习数学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小高斯是怎样开动脑筋巧做数学题的吧。S=1+2+3+4+5+6………+98+99+100S=(1+100)+(2+99)+……(99+2)+(100+1)

=101×50=5050小高斯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你难道不佩服他的聪明吗?高斯的解答:问题导学1、高斯是个什么样的人?2、老师出了一道什么题?3、学生最害怕什么?4、后来,老师为什么喜欢高斯了?5、从高斯做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词语积累教鞭贫穷板凳着迷答案捣乱手痒胡闹端正吃惊演算著名段落划分第一段(1-2)—第二段(3)—第三段(4-6)—第四段(7-14)—第五段(15)段落大意:介绍数学家高斯从小就喜欢数学——老师瞧不起乡下学生——老师出了一道题,学生认真计算——高斯很快做出来,令老师吃惊——老是喜欢上高斯,并帮助他。中心思想课文讲述高斯小时候巧做数学题,赢得老师的喜欢,为他成为数学家奠定了基础的故事;启发人们遇到难题时不要一味蛮干,要善于动脑筋,争取运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难题。重点字词解析学生们哥哥都很紧张,因为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让老师拽到讲台前,表达手心。拽——拉相比较而言,二者都有往某一方向“拉”的意思,但“拽”用力大而猛,“拉”用力均衡。由“拽”可以看出,这位数学老师是非常严厉、经常体罚学生的老师。在文中还可以找出许多表示数学老师态度的句子,请试着画一画。如:学校里教数学的男老师看不起穷乡村里的学生。——看不起穷学生谁让你上来的?你手痒了,是不是?——性格暴躁“你板凳还没坐热,就算好啦?简直胡闹,去重算。”老师很生气的说。——不相信、生气他开始喜欢高斯了经常从城里带书给高斯看。——爱才谁算不出来,谁就不许回家吃饭。前半句是一个假设,后半句说明它的结果。第一个“谁”表示任指,即某一个人;后一个“谁”是指代“他”的意思。两个“谁”之间表示照应。例如:谁提的意见,谁去解释。谁反对,谁去改。人物分析高斯:聪明、勇敢男数学老师:严肃、肤浅、惜才拓展学习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六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於敌而后战者也。故事半而功倍。”讨论(1)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是否重视学习方法和技巧?(2)在学习上,掌握方法技巧有什么效果?(事半功倍)课文二爱迪生导入你们知道白炽灯、留声机、电影是谁发明的吗?你对爱迪生了解多少?爱迪生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他一生的发明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爱迪生简介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12岁时,家庭生活困难,开始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之后不断有发明问世,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1928年被授与美国国会金质特别奖章。问题导学1、爱迪生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科学的?2、在火车上,爱迪生是怎样工作和学习的?3、车长为什么打了爱迪生?4、爱迪生做实验中遇到哪些危险?词语积累世界闻名车厢热爱钻研实验瓶瓶罐罐热爱角落燃烧白磷晃倒硫酸坚持占用狠狠地结构梳理第一段(1)第二段(2-5)第三段(6)段意:爱迪生小时候很穷,节省钱搞科学实验——实验中,爱迪生遭遇的挫折——爱迪生的刻苦顽强和他对人类的贡献。全文概括课文介绍了爱迪生怎样在贫穷中刻苦勤奋,边工作,边实验,发明了电灯、电影等,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内容解析1、还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这一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2、还有一次,硫酸差一点弄瞎了他的眼睛。从上两句,你看出了什么?不论遭遇多少次的危险,爱迪生始终坚持在发明的路上,不畏艰难。阅读课文倒数第二段,说说你对爱迪生的看法。为了找最合适的材料,爱迪生做了无数次试验,连续工作无数十几个小时。爱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