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VIP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昌市三校(一中、十中、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学校:南铁一中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总

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一些观点

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

海洋关系不大。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文化思想

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来源。黑格尔就提出东西方拥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

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内陆文化,是僵化和停滞的:以欧洲

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进取和创新的,这种文化的差异造

成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差异。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历史实际。

中华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品格,

海洋特质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中国既有广袤的大陆,也有辽阔

的海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悠久的海洋文化,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

海洋特质孕育于远古时期,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

了海蚌壳、海鱼骨等遗存。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逐渐丰富和拓展。秦始皇曾

数次东巡,并派徐福率众东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上航

行的明确记载。《庄子》《山海经》等大量早期古代经典文献中也都

不乏对海洋的描述,特别是刳木为舟、煮海为盐等记载,都是时人利

用海洋的真实写照。汉代则有了国人走向远海更为具体的文献记载,

“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扬帆远航,贸易与交流东到日韩,南至东南亚

各国。

六朝隋唐时期,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显著推进。三国时期,造船技

术进一步提升,魏国曾在青、兖、幽、冀四州大造海船,当时东吴的

造船业最为发达,船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隔舱技术,即使个别船

舱受损进水也不影响航行。据史料记载,孙权曾派遣船队进行了数次

大规模海上远航,远至台湾、东南亚等地。唐代不仅陆上疆域广阔,

对于海洋的控制和影响也实现了空前拓展。唐代的造船技术更加高超,

船体设计、船帆制造以及轮桥起重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新的发明。在

与日本等国的海战中,唐朝船队多次取得胜利。唐代开始设置市舶司,

专门管理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这是针对海洋经贸最早的官方常设机

构。沿海港口城市也随之快速发展,广州、宁波、泉州等地都有规模

很大的港口。《新唐书·地理志》等典籍对于当时海洋贸易、对外交

往等的记述更为详尽,记录了从广州出发,经越南、印尼等地绕过马

六甲海峡到达西亚的远洋航线及沿线各国风貌。

宋元时期,古代中国的海洋文化发展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峰。宋代特别

是南宋高度重视海洋贸易,明确提出了“开洋裕国”的基本国策,建

立了更为完备的市舶机构,对海洋贸易采取了宽松开放的政策,对外

贸易的重心从陆上转至海洋,航海技术进一步提升,海洋文化的发展

进入繁荣时期。

明清两朝是海洋文化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明代前期

经由海洋的对外交流达到巅峰,郑和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

航路最远抵达非洲,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是古代航海史上规模空

前的壮举。另一方面,明中叶之后,明清两朝不同程度推行过一些“海

禁”政策,甚至进一步发展为闭关锁国,阻滞了海洋文化的发展。

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各历史阶段的总体性特征的研判,不难看出其鲜

明的海洋特质。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同样也不是一个时期

的停顿或波折所能截断的,历史长河在征途中激起的浪花乃至曲折的

迁回,并不能改变其奔流入海的大势,明清海洋政策阶段性变化形成

的影响也无法抹杀中华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海洋特性。

同时应当看到,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就文化内涵的诸多

构成特质而言,海洋文化特质与其他特质并非相互割裂、各自孤立的

存在,而是有机共生、同构融合的关系。正因如此,中华传统文化天

下大同、协和万邦、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等精神内涵不断得到增强。

首先,开放包容是中华海洋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妈祖信仰是

海洋文化开放包容精神的一个生动例证。宋代以来,妈祖信仰不断丰

富发展,如今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就文化特征而言,妈祖信仰蕴含

的大爱精神正是海洋文化开放包容特征的重要体现。其次,开放包容

也是中华海洋文化的基本特质。纵观西方几百年来的海洋史,可以说

是一部殖民和掠夺的历史,在海洋贸易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侵略性和

扩张性。但中华海洋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传统。早在两汉

时期,中华先民的海洋活动就以各国的相互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