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VIP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

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美。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特性中有这样的

特征,说话委婉,强调含忍,说白了,说明了,就不美。而现代的审美观念,是

外露的、张扬的、包装的。曲解的广告、张扬的建筑、直露的喊话等等,使我感

到现在阐释含蓄的内在意蕴多么不合时宜,我似乎在说一个古老的梦幻、那个曾

经存在过的审美事实。

在美学中,曲标示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

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则最富优美感、运动感。在中国美学的谱系

中,曲线具有和西方不同的意韵。曲线所关心的是那悠远的纵深、那层层推进的

妙处,那深藏于有形之象背后的有意味的世界。当然,隐不等于晦,必须要处理

好隐和露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味讳莫如深,欣赏者一头雾水,便如坠五里云中。

我们说,隐而不露,藏而不显。隐是为了更好的露,藏是为了更好的显。关键要

有味,要启迪人想象的空间。

宛曲是中国诗中的高妙境界。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香味袅袅,荷影绰绰,曲岸风荷响,其韵传出遥远。

影的舞动、味的轻扬和婉曲的小径、澹荡的清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它的境

界是流动的、清幽的、绵长的、内蕴的。曲是中国园林的至上原则之一,在一定

程度上,造园就是造曲的艺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北京城东有曲水园,园

中的漏云透月轩、掩山楼、宜雨亭、住秋阁,都在曲,含蓄蕴藉,一个唤起你更

多想象的引子。园林的曲景在云墙和回廊的设置上体现最为充分,如拙政园的回

廊,婉曲回转,极尽优柔。

中国书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说,这是以“永”字的八笔来说明中国书法运笔的方

法。在我理解,永字八法透露出中国美学的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

不显露,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但在其深处暗藏机锋。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

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书法中叫做蓄势。反对直露,认为直露一览无

余便没有韵味。如颜真卿的藏头护尾,颜体可以说是藏的典范。起笔裹锋,没有

裹锋,平平地写,那就太露;落笔回锋,没有回锋,一笔送出,就没有意思。无

往不复,无垂不缩,点必隐锋,波必三折。书法无往不复的道理,是《周易》“一

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体现,没有送出的一笔是不回的,一如《周易》所说没有

绝对的去,也没有绝对的来,衰败之处就是生命的起点,灿烂之处也可能就是没

落的开始。书法、园林、绘画等都是空间艺术,但中国美学强调,这一空间是“回

荡的空间”,充满音乐的节奏。

雾里看花,乃是中国美学的又一种境界。它通过迷离忧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不同

于西方美学的朦胧美,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论画中国古代有三远之说,

北宋绘画理论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有言:“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

远;有烟雾瞑漠、野水隔而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

此三者统之于远而归之于心,反映出宋人山水的境界追求。在韩拙这里,迷远被

视为一种山水境界而予以推出;阔远,弥望的是无边的山色;幽远更是“微茫飘

渺”,也具有迷远的审美特征。韩氏三远观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走向理

论自觉。唐宋山水画颇多迷远之境,米芾及米友仁父子更是将迷远之境推向极致,

他们创造的“云山墨戏”,以迷离漫漶之景出胸中之盘郁,使人能看到宇宙初开

之象,在其朦胧恍惚的传达中看出鸿蒙的意味。在园林艺术中亦如此,园中点点

皆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不能在山前着一片梦幻,但中国很多园林创

造恰恰就是为飘渺的云,为迷离的雨,为那山前的梦幻设计的,看看他们为园景

的命名就知道其用意。“浮翠阁”、“香影廊”、“养云精舍”、“月到风来”

等等,景皆实但起意皆虚,实景虚意,妙出玲珑。曲胜过直,忍胜过躁,子路的

冒进,夫子颇不以为然;颜回的忍辱,被夫子许以大气象。力从内在的冲荡来,

胜过外在的强力,美从迷离中寻来,胜过通透的美感。中国艺术的世界宛如一条

弯弯曲曲的小径,赏艺人沿着这条小道悠然前行,在那深深的处所,有一无上妙

殿。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造园几乎可以说是造曲的艺术,北京城东曲水园在曲中增添了含蓄,园

内造景名称可唤起众人的想象力。

B.书法“无往不复”之道与“一阴一阳之谓道”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