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养鱼记
程颐
①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买鱼子食猫,见其煦沫①也,不忍,因择可生者,得百余,
养其中,大者如指,细者如箸。支颐而观之者竟日。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也;终
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
②吾读古圣人书,观古圣人之政,禁数罟不得入洿池②,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
鬻,人不得食。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也如是。物获如是,则吾人之乐其生,遂其性,宜
何如哉?思是鱼之于是时,宁有是困耶?推是鱼,孰不可见耶?感吾心之戚戚者,岂止鱼
而已乎?
③鱼乎!鱼乎!细钩密网,吾不得禁之于彼;炮燔咀嚼,吾得免尔于此。吾知江海之
大,足使尔遂其性,思置汝于彼,而未得其路,徒能以斗斛之水,生汝之命。生汝诚吾心,
汝得生已多,万类天地中,吾心将奈何?鱼乎!鱼乎!因作《养鱼记》。至和甲午季夏记。
④吾昔作《养鱼记》,于兹几三十年矣,故稿中偶见之。窃自叹,少而有志,不忍毁
去。观昔日之所知,循今日之所至,愧负初心,不几于自弃者□?示诸小子,当以吾为戒。
元丰己未正月戊戌,西斋南窗下书。
(注)①煦沫:用唾沫互相湿润,喻不幸者互相扶持。②数罟:细密的网,用以捕取
小鱼。洿池:池塘。
2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欤B.矣C.乎D.焉
2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
23.作者在第③段中两次发出“鱼乎!鱼乎!”的感慨,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4.评析文中两个“不忍”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意义。
21.C
22.答案示例:第②段画线句承上启下。由第①段养鱼的经历推想到古人的仁政,他
们要求细密的渔网不得放入池塘,鱼长不足一尺不能捕杀,市场上不得出售,人也不准食
用,从而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这一句使文章衔接自然,由事及理地展开论述。
23.答案示例:作者第一次发出感慨,是因为自己不能禁止细密的鱼网,但以自己绵
薄之力使它们的生命暂时得以延续;第二次是感叹让自己内心忧伤的不只是鱼,由鱼推及
到天下万物,表现了作者仁怀天下,护惜之情溢于言表。两次感慨前后呼应,同时第二次
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情感、思想更推进了一层。
24.答案示例:第①段的“不忍”,指将用鱼儿作为猫食,内心的恻隐和悲悯;第④
段的“不忍”,指三十年后发现此文,愧对起初心志,丢弃少年时立下的志愿。第一个“不
忍”引出圣人之仁的论述,表明养物而不伤物,推而广之,人类也要“乐其生,遂其性”
的思想,这一思想仍有现实意义,警示人们要尊重生命的本性。第二个“不忍”表明即便
历经沧桑也要坚守初心的情感,这一情感对于为世俗之事忙碌而变得麻木、忘记最初梦想
的现代人具有警醒的意义,无疑为当下的人们开出了一剂回归初心的药方。
【解析】
21.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先结合上下文语
境,分析句意,把握语气,然后根据虚词的用法以及句中的位置进行选择。
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句句意是:看昔日所知,依着今日所到的地步,愧对起初的志愿,
不接近于自弃吗?
A项,“欤”作为语气助词,可以用在疑问句、感叹句和反问句中,在疑问句中,它
与“乎”的区别在于:“乎”一般纯属有疑而问,语气直率而有力;“欤”重在征询,态
度和婉。此句是作者有所感而发出的自我疑问,没有征询的意味,故不妥。
B项,“矣”一般用在肯定句中。
D项,“焉”放在句尾表语气时,一般作为纯粹的语气词,无意义。
故选C。
参考译文:
书房的前面有个石盆式的水池。家里的人买小鱼喂猫,见到鱼儿用唾沫互相湿润,心
中不忍,于是选择其中能够活的,有百余尾,养于池中,大的如指粗,小的像筷子。我用
手托着下颔观赏了整整一天。刚开始把鱼放到水中,内心高兴自得,因为鱼找到了它们的
处所;后来再看它们,内心戚戚,有所感触。
阅读古代圣人的书籍,看到他们为政,规定细密的鱼网不得撒向大池,鱼尾不足一尺
长不得捕杀,集市上不得售卖,人们不准食用。圣人宽厚仁爱,他们养物却不伤害它们就
像这样。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捕获生物,那么我们人类乐其生,顺其性,应当怎么办呢?
推想生活在那个时候的鱼群,难道有这样的困境吗?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宪法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课件第4章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pptx VIP
- 1_1_负反馈率计算表.xlsx VIP
- 纳米磁性材料介绍.pptx VIP
- 中国螺栓检测服务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docx VIP
- 2011年2月4日巴西东北部电网停电事故分析.ppt VIP
- 踝关节扭伤治疗.pptx
- 美术鉴赏通识教育(西北大)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 排球裁判手势图1.docx
- GA_T 1093-2013出入口控制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docx VIP
- 2025年湖南株洲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3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