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石漠化工程综合治理初见成效.docx

铜仁地区石漠化工程综合治理初见成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铜仁地区石漠化工程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作者:范玉蓉许才万李明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

摘要:贵州省铜仁地区沿河等七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两年,共治理小流域22条,治理面积16301667m2,恢复植被148.5平方米,项目区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根据该七个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和石漠化等级,提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四个治理模式,为本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

石漠化是发生在岩溶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导致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地表呈现类似于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和结果一一石漠化。石漠化是我区当前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铜仁地区七个试点县的两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根据石漠化不同发展阶段和当地的社会经济,结合产业方向和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我区石漠化治理的思路及治理模式,为石漠化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样板和示范。

1、 铜仁地区石漠化现状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全区辖八县一市一特区,总面积18002.8平方公里,其中喀斯特岩溶面积109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潜在石漠化面积39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石漠化面积32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2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72%,中度石漠化面积83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s%,强度石漠化面积1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极强度石漠化面积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O.007%m。铜仁地区石漠化呈西部强、东部弱,北部强、南部的弱分布,其中:全区80%的石漠化面积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沿河县、德江县、印江县、石阡县、思南县、松桃县六个县。

2、 治理模式

2.1治理思路

岩溶地区的石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石漠化治理工作首先是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通过生态以及工程技术及方法,人为切断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因此,石漠化治理,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健全实施系统,建立治理行动的保障机制,针对不同石漠化等级类型生态环境缺水,缺土,缺林的基本特点,以蓄水、保土、造林、种草为中心,运用生物、工程、管理等措施组装集成配套的综合冶技术,对岩溶流域开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把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途径、措施及技术示范与区域脱贫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走生态农业或混农林业的发展道路;采取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和措施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台理,形成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治理模式。

2.1.1强度石漠化地区:该区域占我区国土面积的1%,与岩溶地区面积的1.38%,占石漠化面积的4.7%,通过人促自然恢复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进行治理,主要措施为人促封山育林和生态保护区建设,目的是减少人类活动,促进生态环境系统顺向演替的实现,在实施人促封山育林育草时,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耐干旱瘠薄、喜钙、岩生、速生、适应范围广、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灌木、藤和草种,海拔1200m以上,柏木、香椿、滇楸、光皮桦、麻栋、栓皮栋、滇柏等;海拔800-1200m,柏木、刺槐、檫木、滇柏、滇楸、木荷、慈竹、斑竹、金竹等;海拔800m以下,桉树类、毛竹、苦楝、泡桐、栾树、黑荆树、木荷、车桑子。通过封山育林、人工种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培育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石漠化地区,通过生态移民有效减轻石漠化地区生态承载力,从而实现治理石漠化目的。

2.1.2中度石漠化地区:占我区国土面积的5%,占岩溶地区面积7.6%,占石漠化面积的26%,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蓄水、治土、造林为核心,把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管理措施等进行组装配套。根据岩溶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人工造林工程、坡改梯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林果药一猪牛羊一沼气”工程,按照“沼气为主,多能互补”的思路,加强沼气、节柴灶等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文化教育工程等的实施力度,改善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经济林树种主要考虑:核桃、板栗、杜仲、漆树、棕榈、柑桔类、金银花、花椒、栀子、喜树、油桐,草种选择以适合本地生长、生长量大、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黑麦草、燕麦草、三叶草、紫花苜蓿等为主。

2.1.3轻度石漠化地区:占我区国土面积的12%,占岩溶地区面积20.47%,占石漠化面积69.74%,是我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该类地区是耕地资源集中分布区,是人口密集,土、水、肥人地矛盾突出,低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