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壮泰民族祈雨仪式起源神话中的蛙崇拜比较研究.doc

壮泰民族祈雨仪式起源神话中的蛙崇拜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壮泰民族祈雨仪式起源神话中的蛙崇拜比较研究

[摘要]广西壮族和泰国泰族都是以稻作农耕为主的民族,风调雨顺是壮泰民族所追求的。壮族的“蚂(虫另)节”和泰国东北部的“芒飞节”都是祈雨的节日仪式,以两个节日的起源神话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资料和访谈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两个节日起源神话中的故事人物形象都是蛙类。虽然两个节日起源神话故事有所区别,但是“蛙”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得出“蚂(虫另)”和“蟾蜍王”曾经是壮泰两族蛙崇拜的表现形式的结论。

[关键词]壮泰民族;蛙崇拜;节日仪式;起源神话

广西壮族和泰国的泰族有着相似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习俗文化,中泰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壮泰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壮泰民族的文化在不断演化,这主要体现在自然图腾崇拜以及节日仪式上。约翰·哈特里(JohnHartley)和贾森·波茨(JasonPotts)的《文化的科学》中提到,达尔文认为可以把文化和进化联系起来,这些文化的演变源于其社会性,源自理性、自利、宗教、教育和习惯。在这些文化演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得从最先的仪式“文化基因”入手,再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变迁、宗教、教育和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历史上,仪式和神话一直密切相关。在壮泰民族有自己的创世神话并创造自己的神系统之后,他们制定各种仪式来崇拜这些神。神话用虚构方式描述生活经验,而仪式则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人们的心灵和思想。人类学家对仪式的关注源于仪式与神话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少数民族或是族群的一些仪式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慢慢消失,但我们仍可以在一些民族节日中的某些活动或是某些仪式中发现仪式与神话的关系,找到仪式与民族崇拜的一些原型。本文研究的两个节日文本分别是壮族的蚂(虫另)(虫另)节和泰国泰族的芒飞节。这两个节日在现今的仪式和形式上看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深挖其节日仪式的目的和功能、节日仪式相关的神话传说,不难发现两个节日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渊源。

古代人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经常把洪水、干旱、流行病等自然现象看作超自然生物意志的表现。我们先从蚂(虫另)节中的蚂(虫另)这一个词来了解节日的主要元素。“蚂(虫另)”在桂柳方言中是“青蛙”的意思,每个区域对其解释略有差别。在广西龙州县一带,蚂(虫另)是一种蛙的名称,许多资料中的蚂(虫另)就是青蛙,但是通过和龙州县彬桥乡多位老人的访谈以及对比花山壁画上的蛙人形象,螞(虫另)体形扁平,头偏小,嘴宽且突,前肢和后肢较为细长,眼睛突出较为明显,这种蛙类与蟾蜍比较相似。但是不管蚂(虫另)是哪一种类的蛙,蚂(虫另)节是壮族人民对蛙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对稻作农耕的一种献祭仪式。远古时的壮族人民对蛙崇拜献祭仪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在文献中寻到完整的内容,根据花山壁画,可以大致了解当时仪式的盛大场面。

泰国泰族的芒飞节来源于泰文BunBangfai的音译,意为火箭,因此也称为火箭节。对于节日的由来,当地的泰国人已经解释不清,泰国的芒飞节已经开发成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经历文化变迁和裂变。

一、研究方法及资料搜集

本研究采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结构化访谈,搜集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目的是了解壮泰民族蚂(虫另)节和芒飞节仪式的起源传说,社群对仪式相关的各种文化特征所赋予的意义。蚂(虫另)节主要在广西东兰县举行,每年一次,时间都在正月。每年的5月至6月泰国的东北部地区都会举办芒飞节,人们在节日期间发射火箭,请求恬神(Thaen)和纳迦(Naga)降雨以助力种植水稻。

本研究数据资料来源是节日仪式的参与者以及社群村落成员。仪式关键信息的提供者来自对仪式有深刻了解的当地老者、文化局干部,也收集和整理仪式的参与者和观众提供的口述材料。主要方法是与参与者、参观者进行叙述性访谈,研究者参加了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的蚂(虫另)节以及泰国东北部Phanomphrai县的芒飞节。

二、节日起源传说以及人物形象解读

(一)蚂(虫另)节起源传说

通过对广西红水河流域一带的东兰县文化局相关人员以及当地村民进行访谈可知,蚂(虫另)节的起源传说有多个版本,广为流传的起源传说如下。

在远古时代,有个叫做东林的壮族少年,他母亲去世的那一夜,因为田里的蚂(虫另)很吵闹,东林心烦意乱,担心蚂(虫另)吵闹的声音打扰了母亲的灵魂,于是他便用烧开滚烫的水浇到蚂(虫另)身上,蚂(虫另)死伤遍地,从此再也没有蚂(虫另)的吵闹声音。东林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让母亲的魂魄得到安宁,殊不知他竟闯下大祸。从那年开始干旱连年,东林没有办法,只好去询问壮族始祖布洛陀。布洛陀告诉东林,蚂(虫另)是雷神的儿子,只有将它请回,并为死去的蚂(虫另)办葬礼,才能下雨。东林按照布洛陀的说法,将逃跑的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